尤其是大英帝国,在这场战爭中击败了宿敌法国(虽然多亏了德国),更进一步拓展了“日不落帝国”的版图(这也得感谢德国)。
也就是说,举国上下正沉浸在一种令人陶醉的民族自豪感中,而这种气氛也蔓延到了唐寧街。
“如此一来,『英式和平』还能再延续一段时间了。”
“哈哈,这可是毋庸置疑的事啊。”
“这一切都多亏了劳合·乔治首相。”
听著身边幕僚们不吝的溢美之词,作为战时首相带领英国取得胜利的劳合·乔治嘴角微微上扬。
——是啊,这样就够了。
虽然默许德国通过关税同盟掌握了欧洲霸权,令重视均衡的英国人心中颇感苦涩,但作为交换,英国得以获得大量殖民地,进一步扩张了帝国的版图。
就这程度而言,已是堪称完美的妥协,作为战时首相,他也可以自豪地说自己尽到了职责。
当然,也有些目光短浅之人对德国势力的急速扩张感到忧虑,但在劳合·乔治看来,与德国维持友好关係才是上策。
“哪怕只是为了日本和美国。”
日本吞下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一半殖民地,已经壮大到连英国都不能忽视的程度;而美国虽因威尔逊总统而失了些顏面,但借著战爭大发横財,正在迅速成长为超越英国的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並且这两个国家,仿佛有约在先般,开始做出一些令英国难以忽视的动作。
没错,正是军舰建造——偏偏又是战舰!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他们到底想造出多少军舰,但在“腓特烈大帝”號登场后引发的建舰竞赛中已经吃尽苦头的英国,已无法对此坐视不理。
而如今想要单靠英国一国之力去制衡他们,已非易事。
更別说,还有一个脑子彻底坏掉、英国必须彻底压制的对手——苏维埃俄国。
“反正德国的势力也扩展不了多远,我本就留了法国和义大利这两口气,就是为了限制它。”
再说,德国有可能伸手的北欧方向也无需担心。
无论是挪威、丹麦,还是瑞典,这些北欧国家在战前战后都坚持中立,未来也极可能维持这份立场。
“所以现在,还是把重心放在战爭创伤的修復上吧。”
劳合·乔治一边满意地啜著红茶,一边轻声自语。
久违的和平,是如此甘美。
——轰!
“首相阁下,不好了!”
然而,劳合·乔治那小小却確凿的幸福,並没有持续多久。
“印、印度发生了大规模反英示威!”
“噗——?!”
如同往常一样,幸福的时刻总是稍纵即逝。
但至少,在印度问题上,这完全是英国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