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什么事?”
“远东出了问题。”
“远东?”
“是的。xx的大总统xxx去世了。”
听到这话,贝特曼·霍尔维格皱起了眉头,汉斯则无奈地嘆了口气。
换句话说,矛盾將进一步激化。
“日本恐怕也会为xx的混乱而欢呼雀跃地开始行动吧。”
正好朝鲜和安南的合併也已经完成,他们若是现在还按兵不动,那就不是日本了。
“得赶紧联繫驻x和驻日的大使。”
战爭才结束多久?文件却又堆得没完没了。
到底,和平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到来?
此时恐怕不只是汉斯,所有人心中都有著同样的疑问吧。
。。。。。。
趁著xx混乱之际,日本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妄图復辟帝制。
这是汉斯设想过的诸多剧本中,几乎最糟糕的一种走向。
当然,盘踞国內的各系军阀自然不可能承认这一现实,事实上他们也正在对日本的行径进行激烈谴责。
“这简直是明目张胆的暴行,日本的所作所为绝不能容忍!”
“是啊,德国在xx不是也有权益吗?现在就该由德国出面干预!”
英美等西方列强自然也持相同立场,但眾所周知,他们面对日本此举,除了口头谴责之外,很难採取更积极的对策。
这便是为何英驻德大使威廉·戈申,以及因“事故”辞去外交官职务、由其接替担任代理驻德美大使的埃利斯·洛林·德雷塞尔(ellisloringdresel),会突然闯入汉斯办公室的原因。
“我也认为日本这次的行为,已经越界了。”
“那就——!”
“不过,正如你们所知,包括东亚舰队在內,我们远东的大部分兵力目前正集中在滨海边疆地区牵制苏俄,实在无力再分心应对xx事务。”
更何况,如今德国正面临裁军谈判的压力。
在这个节骨眼上,还要在英美不出面的前提下,单独与日本正面对抗,实在是无力与得不偿失。
而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谴责几句,施加些轻微的压力,又根本毫无用处。
当然,若是德国摆出一副“你这行为很坏,哼!我很生气”的架势,日本这个欺软怕硬的国家大概也会嚇一跳,收敛一点。
但眾所周知,日本是个奸诈之国,根本不可信。
即便表面上装出悔改的模样,实则必然会死撑到底。
“可我们就这么眼睁睁看著日本在xx为所欲为,这怎么行!”
“当然不能。所以,我准备先推动那边,对日本施压。”
“那边。。。。。。但那点动静,日本真的会听进去吗?”
“当然不会。所以,我不仅会在那边做文章,也准备对日本国內下手。”
“你是说。。。。。。內部?”
“没错。现在日本政府的举动,並非是国內上下统一意见的结果,而是首相大隈和外相加藤一意孤行、草率鲁莽的决定。”
这次事件,就连西方列强看来,都是极其冒险、过於激进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