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特里先生!请回答!”
就在这时,一颗继石油危机之后、甚至比石油危机更为猛烈的重磅炸弹突然爆炸了。
不过,这次爆炸的地方,不在美国。
而是只要世界上哪里出点乱子,就总少不了掺一脚的英国。
英国知名投资人克拉伦斯·查尔斯·哈特里(clarencecharleshatry)因诈骗与偽造股票罪被警方逮捕。
讽刺的是,这一切的起因,居然还是石油危机。
哈特里押注油价会继续下跌,因而做空与石油相关的股票。但眾所周知,在洛克菲勒的干预下,石油危机很快平息,原油价格也迅速回升並恢復正常。
也就是说,赌石油危机会持久的哈特里,彻底赌输了。
最后,为了填补巨额亏空,他鋌而走险在股市上动了手脚,结果败露。也因此,那原本可能要几年后才会浮出水面的诈骗丑闻,就这么提前被揭穿了。
更糟的是,哈特里早因奢靡无度、过分炫耀而名声不佳,这桩丑闻的曝光便引发了连锁反应,对英国经济也造成了严重衝击。
“邱吉尔財政大臣,大事不好了!伦敦股市——伦敦股市暴跌了!”
“哈特里你这该死的狗杂种!!”
隨著这堪称1920年代“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l。madoff)”的哈特里垮台,其掌控影响力甚巨的伦敦股市也开始迅速崩盘。
对汉斯与沙赫特而言,这又无异於一次吐血三升,而对本就经济疲弱的英国来说,更是头皮发麻的打击。
但对他们来说,更不幸的是,伦敦股市的暴跌,仅仅只是序章。
在一片焦躁不安中,新的一年悄然来临,而真正的灾难之日,终於到来。
。。。。。。
1927年1月24日,星期一上午九点三十分。
这一天,纽约证券交易所依旧如往常般准时开市,无数投资者与金融人潮水般涌入交易大厅。
但投资者们的脸色却一点也不好看。
这是因为,在股市依然像过山车般上下剧烈波动的当下,伦敦证券交易所上个月爆发了一场大暴跌。
“听说是因为哈特里因诈骗罪被逮捕,引发了这场动盪。”
“那个暴发户混帐,早就知道他迟早要闯祸。”
“总之,最近还是別碰海外投资了。”
受此影响,早已濒临泡沫破裂边缘、危机四伏的美国股市也颳起了阵阵寒风。
当天到场的大多数投资者,都在担心手里的股票继续贬值,纷纷涌向市场拋售。
仿佛为了印证这场恐慌,开市钟声一响起,股价便应声暴跌11%,卖盘人数也持续上升。
交易量之大,已让投资者几乎难以分辨到底谁在卖、又卖出了多少。
“我是不是也该卖掉?”
“我打算再等等。反正就算暴跌也很快会反弹吧,现在这价格卖掉太亏了。”
股价不断下滑,但美国人仍旧无法丟掉那种盲目的乐观。
“总统阁下,听说股市还在跌。。。。。。我们不会也像英国那样大崩盘吧?”
“英国是因为总罢工、还有哈特里事件,负面消息太多。而我们美国经济根基稳健。再说,就算暴跌了,那只『看不见的手』自然会出面解决,一切都会没事的。”
白宫的態度也与民间如出一辙。
哪怕股市真崩了,也没人怀疑那只“看不见的手”会再次出面维稳,就像过去那样,不需要政府干预,一切都会自动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