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阁下,谈话顺利结束了吗?”
“比预想的要顺利些。”
会议结束后,吉內梅尔问道,拉罗克答了声。
“真出乎意料。我原以为提起拉拢苏联之事,会引起激烈的反对。”
这也確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若说在场诸人有何共同点,那便是对红色政权极度反感。
法西斯对红色的仇恨几乎无穷无尽。
可即便如此,面对拉罗克“与苏联合作”的提议,参会者们並没有拂袖而去,而是选择听他把话讲完。
“他们自己也很清楚,无论有多么厌恶,目前能够最有效压制德国的手段,还是与苏联联手。”
吉內梅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两线作战。”
“没错,那是德国最大的致命点。”
只要整个国家不能把位置搬出欧洲,这个弱点便无可克服。
“所以我们必须加以利用。在德国倒下之前,必须借用苏联的力量。”拉罗克的语气坚定而果断。
至於红色政权,之后再处理就是。
只要德国消失,苏联根本算不得什么。
这也正是参会者们没有离开的理由。
他们厌恶与苏联结盟,但“利用”与“结盟”终究是两回事。
“可苏联恐怕也知道我们是在利用他们吧,他们真的会伸手同意吗?”
“史达林不会拒绝我们递出的手。不,根本拒绝不了。”
苏联的局势实在糟糕。
不仅因大清洗削弱了国力,还在中亚爆发了大饥荒。
“他们需要朋友。而能成为朋友的,只有我们。逻辑很简单啊,朋友。”
“阁下,果然慧眼如炬。”
“话说回来,赖伐尔,马奇诺村的情况如何了?”
“进、进展顺利,阁下。很快就会在比利时边境动工。”
面对拉罗克突如其来的发问,赖伐尔有些喉咙发紧,伸手扯了扯领带回答。
儘管计划的提出者安德烈·马奇诺在年初因病去世,但他的意志依旧延续著。
“上一次大战,我们法兰西被卑鄙的德国突袭,竟让敌寇的军靴踏进了伟大法兰西的国土。”
甚至差一点,就要在开战之初將巴黎拱手献给德军。
“我绝不能再容许那种事发生。哪怕一寸国土,也不容拱手让敌!”
更何况,拉罗克此刻所追求的,是收復被德国与比利时夺去的失地。
为了保护侧翼,无论如何都需要一道边境防线,而为此而生的,便是这座堪称“要塞之城”的马奇诺村。
“该死的《桑苏西条约》不许我们修筑边境要塞,但村子。。。。。。不在其限。”
马奇诺村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本身就是碉堡,是火力点,是拦阻坦克突进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