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参见殿下。”
朱慈烺並没有坐,就这么站著望向群臣。
“眾卿不必多礼。”
兵部尚书史可法上前进言,东林党人隨之跪倒。
其余人虽未得商量,却也明白,亦是纷纷跪倒在地。
“伏念国家遭贼寇之祸,圣上失难,宗社为墟,四海板荡,生黎涂炭,天下莫不祈望明主……”
“陛下诞膺睿智,仁覆八荒,幼而歧嶷,长而敦敏,孝悌著於宗亲,信义孚与朝野……”
“方今中原板荡,黎元惶惶,莫不翘首以盼於陛下……”
“今群臣咸集,兆民翘首,皆愿奉陛下为尊。此非为私也,为大明社稷不绝,为亿兆生民有托也……”
“伏愿陛下体祖宗之灵,副苍生之望,正位宸极,以紓国难,以慰人心。”
群臣叩首在地,齐呼:“伏愿陛下体祖宗之灵,副苍生之望,正位宸极,以紓国难,以慰人心。”
其中,喊的最欢的,就是福王朱由崧。
没办法,自古涉及皇位,失败者的从未有下场。
虽然太子当皇帝是天经地义,但该有的態度,自己必须要有。
那朱慈烺想当皇帝吗?
答案是肯定。
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哪个男人能抵挡这八个字的诱惑。
不过,此时还不能立刻答应。得三辞三让走完程序后,才能答应。
“诸卿意切,本宫知晓。然神器至重,会此国殤,圣上蒙难,百姓遭劫,本宫心痛如绞,岂忍骤加。所请不准。”
礼部尚书王鐸进言:“殿下慧情,更彰仁义。臣等意欲从之,奈何主位不可久悬。”
“臣窃思之,唯请殿下监国於南京,以谋国事,以安天下。”
“此事,犹可议。”朱慈烺没有拒绝。
大明朝此时最需要的就是推出一个新皇帝,以稳定人心。
兵部尚书史可法叩首,群臣叩首,“恭请殿下监国。”
同样,表现的最卖力的,还是福王朱由崧。
“准。眾卿平身。”
“谢殿下。”
朱慈烺缓缓扫过群臣,“古来圣王治世,皆赖圣贤。本宫欲戡乱救国,尤需辅弼。卿等可愿隨本宫共襄国事?”
“臣等愿凭藉殿下所驱。”
“好啊。”朱慈烺开始封官许愿了。
“还请诸位爱卿,廷推阁臣。”
眾臣四下目光相对,略带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