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入未来的土壤。
而在飞船主控室,一面屏幕突然亮起。
画面中,是苏璃的脸。
但她的眼神深邃无比,仿佛容纳了整个银河。
“我是苏璃,”
她说,声音同时传入每位船员脑海,“也是你们所有人共同的选择。
请记住,我们不征服,不统治,不强迫理解。
我们只播种,只等待,只相信。”
“下一个世界,或许仍会失败。
但只要有一朵花开放,光就不会熄灭。”
信号中断。
“萤火”
号静静悬浮于星空中,像一颗漂浮的种子。
回到地球,三个月后。
东京湾的源塔已完全融入海底,仅剩一朵永不凋零的忆生花浮于水面,日夜散发着微光。
人们称它为“守望之眼”
,每日都有无数人前来献花、留言、静坐冥想。
政府宣布此处为永久圣地,禁止任何开发行为。
至于苏璃,则再无人见过。
有人说她在喜马拉雅山顶打坐,身影与云雾融为一体;有人说她在非洲草原教孩子辨认星空,指着猎户座说“那里有个朋友在旅行”
;还有渔民声称曾在深夜海上看见一位白衣女子踏浪而行,手中捧着发光的种子,撒向波涛深处。
心理学家组建的“记忆寻回社”
正式升级为全球性组织,更名为“共觉联盟”
,致力于帮助其他星球上的文明重建情感连接。
盲人画家的作品被送往国际空间站展出,命名为《触见光明》。
而那位曾封闭内心三十年的心理学家,出版了一本畅销书??《听见沉默的人》,书中写道:
>“真正的疗愈,不是忘记痛苦,而是学会与它同行。
当我们不再害怕感受,爱才有真正的容身之地。”
一年半后,第一例“跨星系共感现象”
被证实。
火星基地的一名女工程师,在深度冥想状态下,突然听见一个声音呼唤她的名字。
她录下内容,经分析发现声波频率与地球上某位素未谋面的老年妇女完全一致。
后者住在云南山村,当晚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对一个穿宇航服的女孩说:“别怕黑,星星都在陪你。”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只能将其归类为“忆生共振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