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梁氏同镇国公府定了亲,梁氏那小姑娘是哪位?上前来给哀家看看。”太后记得刚到的几位官眷里就有梁氏,况且今日这殿中还有岁和在,她倒是想看看这老镇国公夫人、安国公主和周璨选了怎样一个姑娘。梁染墨的母亲温氏闻言立刻转身回头看坐在她身后的梁染墨,眼神示意她上前拜见太后。梁染墨刚才也听见太后的话了,便站起了身,伸手抚平刚才的因为坐下而微皱的裙摆,接着便挺直腰杆走到了大殿中间。梁染墨微微低头,双手交叠放在身侧同太后行礼问安:“臣女梁染墨,给太后请安,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免礼,抬起头来给哀家看看。”梁染墨闻声将原本微微低着的头抬起来,视线也跟着一道往上面望去。刚刚她同母亲温氏进来的时候,由于站在他们身后且隔着一段距离因而并没有仔细去看太后,现在她望过去时,只觉得时光走得真快呐,太后已是满脸的皱纹,眼神不再睿智,就算发髻上装点着精致的朱钗首饰,也仍旧藏不住那一头白发,她老了。梁染墨一抬头,大殿中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在她身上,太后便知道岁和输得彻底。只见殿中那位姑娘长得极美,起码京城里就没有几个能越过她去的,岁和单是容貌这一项就输了,更别提这姑娘周身的气质和风华,岁和就更加不如了;除开她辽王之女的贵重身份,倒是没有其他能够胜过梁染墨的地方,但恰恰辽王之女这层身份又是镇国公府最不会考虑的,毕竟镇国公府已经同英王有断不开的牵连,若是再同辽王结亲,难免会让人猜忌之心更盛,岁和输得也不算冤枉,太后心想。“哀家很久没见过长得这这般貌美的姑娘了,看来安国和周璨眼光倒是独到。”梁染墨是小辈,该夸还是要夸一夸。只是李薇注意到太后刚说完,岁和郡主安穗的眼睛瞬间便红了,好似还隐隐泛着点水光。“多谢太后夸奖。”梁染墨微微笑着回道,在众人面前扮乖对如今的她来说最是得心应手不过了。殿中其他见过许久没有见过梁染墨的官眷们心底也隐隐感到惊讶,前些年也不是没有见过这位梁府的姑娘,可是她们记得这姑娘当初虽然长得也很好,但是却没有如今这般夺目。如今再看,当年眼神懵懂的少女眼神已变得清亮沉静,还透着几分睿智。难道是这两年长开了?还有这周身的气韵,不愧是梁氏的姑娘,身上不仅带着她祖父梁康的五分风华,甚至还隐隐展露出世家大族精心培养出的气韵在身上。别说,这安国公主还真会挑儿媳妇。“哀家听说明日便是你的婚期了,今日你来广寿宫,哀家正好沾沾你的喜气,你上前来。”太后一边说着一边朝梁染墨伸手示意她过来。等梁染墨走近后,太后便让身后的嬷嬷取自己的那对上好的翡翠镯来赠给她。“多谢太后厚爱,可这实在是太贵重了,小女不能收。”梁染墨还是宋云时时常来广寿宫请安,十次里能碰见太后戴着这镯子五六次,可见太后对这镯子喜爱至极,若是旁的赏赐收就收了,可这镯子也算是太后的心爱之物,竟然就这么拿出来赏给了她!谁知太后只是拍拍她的手,示意她没关系,“再贵重也只是一对镯子罢了,如今哀家老了,也不爱在手上戴这些笨重的石头,倒不如给你戴着,定然十分衬你。”太后一边说着一边伸手从那首饰盒里将翡翠镯取出来,亲自给梁染墨戴到腕上。岁和见此情景,眉头皱得紧紧的,强忍着不让眼泪流下来。这里可是广寿宫,这么多人都看着,若是有人存心给她使绊子,直接告她一个不敬太后之罪,到时候可就不好了。太后又同梁染墨闲聊了几句就放她回去了。接着没过多久,殿外又有一位太监疾步进来,“禀太后,皇后娘娘过来给您请安了,安国公主的在殿外。”“请她们进来。”太后回道。“是。”那太监说完又疾步往殿外走去。很快,魏昭昭便同安国公主一起进来。“儿臣给太后请安,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平身,你们俩都起来吧。”“谢太后!”魏昭昭和安国公主齐声回道。“听说皇后这些日子都在准备这次中秋夜宴的事,我听柳嬷嬷说这次夜宴准备得很是妥当,做得很好,你辛苦了。”“太后折煞儿臣了,这些都是儿臣的分内之事。”魏昭昭可不能应下这辛苦,免得落了别人的口舌,虽说这殿里真敢说她的也就那一位,但是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她还是知道的。“辛苦办事就该夸,你也便安心受着吧。”“是,太后。”太后此时就像一个慈祥的老人,梁染墨也从这看出来,太后以前没有刁难她只是因为她是皇后,太后便给她几分脸面,如今这魏昭昭成了皇后,太后待魏昭昭的态度跟从前待她时别无二致,太后的好态度给的是皇后这个位子罢了,跟是谁都没有关系。果然,只有这样的人才最适合这宫中的生活,同谁都不轻易交恶,地位贵重且手握权势。接着太后又笑着转头去同安国公主说话,“安国,你挑的这个儿媳妇很好,哀家看着都:()春山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