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当了甩手掌柜,也不能当得太彻底。
“好咧,和妹子聊了之后,我越来越有信心了!”郑三自信满满道,“新鲜的那部分西红柿,我就先拿走了啊!三头也和我一起去,他和我配合得最好。”
“知道了。”沈知意应道。
忙碌的一天,要从翻土开始,沈知意拿着锄头和旁人一起接着翻。
日月交替是为一日,兜转之下便是日复一日,无论鸡头山再怎么热闹,在这月初之时,都要停下来,纷纷踏上回下坝村之路,之后牛儿毛发被洗得尤为发亮,一车车整齐排列地又往黄花村方向走。
郑三坐在头车上,难得穿着件新衣裳,今个儿可是他大喜之日,又有这么多人一起去接新娘子,真是被给足了面子!
光是这一队牛车,就是接亲的最大牌面。
艳阳高照好个天,来路心情急切,回路更甚。
沈知意和下坝村的大姑娘小媳妇一起帮忙安排席面,结果到半途,赵大丫便跑了,本来她是想抓人回来做活儿,没想到见到了玄砚,几乎是下意识的在往周围看,随即有一阵恍然。
反正也不差赵大丫帮忙,沈知意也就没在上去吃这狗粮,宁愿去灶台间吃烟火气。
下坝村的喜事办得热热闹闹,这让其他想嫁进来的外村姑娘眼红不已,更是要使出十八般心思嫁进来,也让外村的小伙子想着该怎么入赘。
以至于之后每天会有莫名其妙的“偶遇”在村里或村外发生。
为了躲开这些麻烦,沈知意几乎不怎么出鸡公山。
在院门被敲响时,汪汪的狗叫声响彻整个山下,沈知意从山里走出来,连忙跑去开院门。
院门一打开,见到站在院外的三头。
“你怎么来了?”沈知意不解问道,想到前段时间郑三成亲后第二天就去继续推销西红柿,而三头也跟着在外面跑。
“阿姐,我来看看你,顺便把这个给你。”三头说着,将怀里的破布包袱递过去,“这是我在外看到的、很像能当种子的样子,都给阿姐带来了。”
“欸,我没想到你收集这么多,一定很费心吧?”沈知意接过包袱还觉得有些沉,刚问出这话,三头连门都没进,转身就回驴车那边。
“阿姐,我还有事,就先走了!”三头说着,缓缓收回视线,然后驾着驴车离开。
沈知意站在门旁,目送着那辆驴车离开,这才兴冲冲带着包袱往回走,一打开就略显惊讶,圆的、扁的、长的、短的各类果子都有,有些暂时看不出是什么,却又千真万确是种子。
越是这样的发现,越让她激动,只能先将它们统一培育,不过这颗土豆的培育办法却不同。
这可是救命的粮种啊!
即便它现在只有一颗,今后可会有千千万万颗。
正好,她有这么一大片山能种植土豆,也不用担心会被窥探。
沈知意原本闲得发慌的蜗居之旅终于有了“盼头”!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现有西红柿全部售出的这天,院门再被敲响,汪汪狗叫声将正提醒着在查苗的沈知意,她握紧烧火棍,略显戒备地往那边而去。
离近了,听到郑三的喊声,戒心才顷刻消散。
“妹子!妹子!有天大好消息!”郑三边拍门边喊道。
院门一开,沈知意见郑三那张大大笑脸,就猜到是什么事,故意不问,反而转移话题道:“三哥,我这里堆得肥恐怕不够用,还得麻烦三哥帮我去临县买点?”
“这都是小事,一会儿我让三头跑一趟。”郑三忙道,“妹子,你咋不问我是什么好消息啊?是不是都猜到了?那个红柿子、西红柿都卖出去了!还有很多人对它感兴趣咧,可惜咱们手里货不多,这东西能不能多种些啊?”
郑三积极将在怀里揣了半天的契书拿出来递给沈知意,激动道:“你都不知道,咱们这东西有多好,那人就吃了一口、就一口啊,就全要了!我说要二两银子一罐都不带还价的!虽然新鲜的相对便宜,但放不久,实在可惜了!”
“有利就有弊,这才是平衡之道。”沈知意认真道,当时定的新鲜西红柿是五百文一斤,而西红柿罐头其中有秘诀在,并不是那么容易仿制,所以定得二两,主要在能“长时间存放”这个优点在。
再加上量不多,能接受这卖价又有远见的商人不多,可一旦出现,就是打开知名度的关键。
所以沈知意从没想过降价,这不钓到了愿者上钩的鱼,为的也是此时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