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內,文武百官依序肃立,气氛庄严肃穆。
李世民目光如常扫过群臣。
当他的视线掠过文官队列时,不由微微一顿——数日不见的魏徵,今日赫然在列。
心念微动,李世民悄然运转体內紫薇之气,
双眸深处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金芒,灵视开启。
在他的视野中,今日的魏徵有了显著的不同!
只见魏徵周身繚绕著一层淡金色的光辉,那並非刺目的豪光,
而是温润玉泽,醇厚而內敛。
之前那还有些逸散不稳的文气,此刻已然彻底凝聚起来,如同百川归海,
围绕著他周身缓缓流淌,运行间自有法度,隱隱形成一个微妙的循环。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额头眉心处那枚代表“天庭监斩官”的神印,此刻金光流转,
比之前更为清晰凝实,与周身那凝练的文修法力遥相呼应,彼此滋养,
仿佛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生关係。
神印赋予文气一丝天威律令的肃杀,
文气则中和了神印过於外露的锋芒,使其更添一份浩然博大。
『哦?
李世民心中暗自惊讶,
『这才几日功夫,竟已將那文修之法修炼到如此地步?气息凝练,神光內蕴,竟是已然入门,甚至小有成就了?当真是…天赋异稟!
他深知修行之艰难,魏徵年岁已不小,且是纯粹的文人出身,
竟能在如此短时间內取得这般成效,除了那《文道聚气法》確实极其契合他之外,
其本人的心性、悟性与积累,恐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欣慰之余,李世民的目光又不自觉地扫向站在魏徵身旁不远处的几位朝廷重臣: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
在他的灵视之中,这几位股肱之臣的身上,其实也或多或少都縈绕著文华之气。
房玄龄谋略深远,杜如晦断事明快,其文气清正而明亮;
便是长孙无忌,虽权谋之心重些,但其学识渊博,处理政务的能力极强,
周身也笼罩著一层不弱的、偏向於精明干练的文气。
然而,他们的文气与此刻的魏徵相比,便显得驳杂涣散,虽有潜力,却难以凝聚成形,
更无法主动运用,只是隨著他们的情绪、状態而自然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