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爷下葬后,族亲们便回到了乾州,陆月华和池绪也匆匆回临安城了。
她临走前,给陆昭华留下五千两银票。
“母亲平日管得严,权当是做姐姐的一份心了。”
这银子来得正是时候,陆昭华并未推脱。
四十多天的白昼颠倒,让陆昭华本就不好的身子雪上加霜。她迫切地需要一个温养身体的方子。
听闻羊市街上的仁济堂里有个宋神医,诊金极高,但医术高明,听闻其有一套调理身子的秘方,自幼开始调理,效果极佳。
城中不少世家女娘都会找他开上一份专属方子,譬如陆染华,如今不过六岁,便已经开始找他调理了。
只是这方子中名贵药材颇多,价值不菲,所以陆昭华是没这个福气的。
孙氏掌家这些年,几个孩子手里都是没什么私房的,而陆月华赠给她的钱财,恰好能去找宋神医开上一年的方子。
穿越十载,陆昭华太清楚一个好体魄的重要性了。
她只是个久居深闺的姑娘,光听说因难产血崩等原因亡故的女子就已经数不胜数。
所以,若是身子不好,都不用谁来迫害,只生产这一关就能要了她的命。
倒不是陆昭华自讨苦吃,非要嫁人生子。盖因启朝的风化对女性极为严苛,若是不嫁人,就会被当做另类送进尼姑庵,还会影响家族名声。
以孙氏的狠辣程度,若是陆昭华胆敢有剃发为尼的想法,只怕孙氏会让她活不过第二天早上。
可嫁人就要生育,如女子嫁人后三年不孕,也会被以犯了七出被夫家休弃,仍是会影响家族名声。
最终的结局,总归都逃不过“清白地死去”。
这在启朝也颇为常见,若哪个女子这样做了,便会被歌颂为贞洁烈女,以一人之死,换来整个家族的口碑。
至于这些“贞洁烈女”是不是自愿的,那就无人知晓了。
所以好体魄是革命的本钱,陆昭华自然舍得在这上边儿花钱。
她带着福银一路走到仁济堂,方才知晓这宋神医竟然火到了要排长队的程度。
她只好写了名字,同福银四处转转。
羊市街上店铺林立,胭脂水粉、羽衣罗裳,好不繁荣。
但这些店铺里的东西并不便宜,所以皆是门庭罗雀,唯有角落里的四墨书局,和仁济堂一样火爆。
街上好些人向那里走去。
“走快点,待会话本子又售罄了。”
“今儿我非抢到一本不可,不然回去我家娘子可饶不了我。”
“哼,先到先得,你有这说话的功夫,还不如快走两步!”
陆昭华双眼放光。
话本子,难道是小说吗?
“福银,我们也去那儿瞧瞧!”陆昭华有些兴奋,拉着福银就朝那里挤。
待走近了,便见到书局内,掌柜扯着嗓子吆喝:“《与秀才私定终身》已售罄,后面的不要排了!《报恩九尾狐》还有十一本,先到先得!”
有个通身贵气的少爷站在陆昭华身侧,颇为显眼。
倒不是他长相多俊,只是这倒春寒的时节,他却手里拿着一柄青竹折扇,怪气得很。
他右手轻摇折扇,左手背在身后,像是特意凹了造型。
待清了清嗓子,这才幽幽开口询问:“怎么一连几个月都是这两本,本少爷都看腻了!可有时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