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盘古优化的,点吸收式和振盪水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我们將它们成规模地,布置在渤海湾等风浪巨大的海域。它们將把大海那看似狂暴无序的能量,转化为最稳定的电流。”
当李铭介绍完这两个方案时,指挥中心里,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没有了激烈的反驳,没有了愤怒的咆哮,甚至连质疑的声音,都变得有气无力。
一位来自海军,负责舰船设计的总工程师,用一种近乎麻木的,梦囈般的语气,缓缓开口:“在……在海洋里发电?李总师……您是不是对海洋的力量,有什么误解?別说钱塘江口那能把万吨巨轮都撕碎的怒潮,就是一场普通的颱风,掀起的滔天巨浪,也足以把您这些精密的『玩具,拍成一堆废铁,衝到不知道哪个旮旯里去……”
“是啊……”另一位专家有气无力地附和道,“潮汐能的能量密度太低,而且每天只有两次高峰,极不稳定,根本无法併网。至于波浪能……那更是全世界科学家公认的,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里的『概念玩具,它產生的能量,还不够给自身的海水腐蚀防护系统供电呢……”
他们的语气中,甚至带上了一丝自嘲。
“李总师,您是不是觉得我们这群老傢伙的脑子,已经完全跟不上您那个『盘古的思路了?所以乾脆就拿出这些最不切实际的方案,来……来炫耀一下它的设计能力?”
是的,炫技。
这是他们此刻,唯一能想到的,合理的解释。
在经歷了前面四个计划的轮番轰炸后,专家们已经彻底麻木了。他们不再相信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但同时,他们也无法接受李铭描绘的那些“神跡”。於是,他们的思想,滑向了另一个极端——李铭,或者说“盘古”,只是在单纯地,毫无顾忌地,向他们展示其无所不能的设计能力,而根本没有考虑过任何现实性和可行性。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躺平”,一种认知被彻底摧毁后的,放弃抵抗。
李铭看著他们那一张张写满了“您隨意,我们不挣扎了”的脸,內心再次嘆了口气。
“唉,最后一关了,打完收工。跟他们解释什么叫『海洋工程材料学,什么叫『智能电网的峰谷调节,什么叫『相控阵波浪能发电矩阵……还是省省口水吧。我的嗓子都快冒烟了。『盘古,上,给这群可怜人一个痛快吧。”
他没有再做任何解释,只是用一种近乎冷酷的,宣告最终审判的姿態,按下了遥控器。
“关於海洋环境的破坏力,『盘古,进行过如下模擬。”
幕布上,瞬间风云变色。
那片原本平静的,用来展示波浪能装置的模擬海域,突然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海面上,掀起了如同山脉般,高达数十米的恐怖巨浪!
那是一个由“盘古”模擬出的,百年一遇的超级颱风登陆场景!
“轰——!!!”
一排排如同移动山丘般的巨浪,带著毁天灭地的力量,狠狠地砸向了那些看起来脆弱不堪的波浪能装置。
在场的所有人,特別是那几位海军的专家,全都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他们仿佛已经听到了钢铁被撕裂,零件被碾碎的刺耳声响。
然而,预想中的毁灭,並没有发生。
那些“点吸收式”的浮標,並没有被巨浪拍碎。它们以一种极其灵巧的,仿佛最顶尖衝浪选手般的姿態,隨著巨浪的波峰波谷,剧烈而又有节奏地上下起伏,將那狂暴的动能,通过內部的液压系统,转化为平稳的能量输出。
而那些“振盪水柱式”的水泥碉堡,更是如同一座座海岸上的礁石,任由巨浪以万钧之势灌入,又在气室中被压缩,发出一声声沉闷的怒吼,驱动著顶部的空气涡轮疯狂旋转。
屏幕的角落里,是这些装置內部的实时应力分析云图。在那狂涛骇浪的反覆衝击下,代表应力的顏色,始终维持在安全的绿色区域,连黄色的警报区都很少触及。
它们,在与海洋共舞。
它们,在驯服著这头最狂暴的巨兽。
那位海军总工程师,呆呆地看著这一幕,他手中的铅笔,不知何时已经被他自己无意识地捏成了两段。他穷尽一生,都在研究如何让舰船“对抗”风浪,而李铭的设计,却是在“利用”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