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韧性:……
“不可能!”
一个主攻材料学的博士后,猛地站了起来,他的脸色,惨白如纸。
“绝对不可能!7。2gpa?!我们实验室里,能稳定製备的最强碳纤维,理论强度极限也只有5。5gpa!这是由碳原子之间共价键的键能决定的!7。2gpa,这意味著……这意味著他们要么是找到了增强共价键的方法,要么……要么就是他们所用的,根本不是我们这个世界已知的碳元素!”
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震惊和恐惧,变得尖锐而又扭曲。
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彻骨的寒意。如果说,那个优美的空气动力学公式,只是让他们感到了智慧上的碾压。那么,这张简单粗暴,完全违背了已知物理学常识的数据表,则让他们感到了,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对未知力量的——恐惧!
艾利斯特教授感觉自己的心臟,在疯狂地擂动。他颤抖著手,翻开了最后一页。
那是一张关於“羲和计划”光伏电池的,效率测试曲线图。
图表的横轴是光照波长,纵轴是光电转换效率。
那条红色的,代表著“『夸父一型异质结电池”的效率曲线,如同一柄锋利无比的尖刀,从图表的左下角,以一个蛮不讲理的,陡峭得令人窒息的角度,一路向上攀升。
它轻鬆地,甚至可以说是轻蔑地,突破了10%,12%,14%的关口……
然后,在某个特定的波长区间,它无限地,逼近了那条用虚线標註的,代表著“肖克利-奎伊瑟极限”的理论天板。
它没有突破它。
它只是,温柔地,精准地,贴了上去。
仿佛在用一种优雅到极致的姿態,向全世界的物理学家宣告:
你们所谓的“极限”,不过是我的“日常”。
“啪嗒。”
艾利斯特教授手中的咖啡杯,滑落在地,摔得粉碎。温热的液体,溅湿了他的裤脚,但他却毫无知觉。
他的眼中,只剩下那条红色的,魔鬼般的曲线。
他想起了自己几天前,在电视上,信誓旦旦地,向全国观眾科普“肖克利-奎伊瑟极限”是多么不可逾越的场景。
那一刻,他感觉自己的脸,火辣辣地疼。
他不是被打了脸。
他是被对方,用一座无法逾越的,由绝对的科学真理铸就的泰山,活生生地,碾在了地上。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没有人说话。
只剩下粗重的,压抑的,充满了恐惧的呼吸声。
那份曾经被他们当成笑话的“白皮书摘要”,此刻,正静静地躺在桌子上,散发著令人心悸的,不容置疑的,铁证如山般的光芒。
这种死寂,並不仅仅发生在这间办公室里。
在加州帕萨迪纳的航空航天实验室,在德国慕尼黑的材料科学研究所,在英国剑桥的卡文迪许实验室……
在全世界每一个,有资格接触到这份“泄露”资料的,最顶尖的科学圣殿里,都在同一时间,上演著同样的一幕。
从最初的嗤之以鼻,到看到公式和数据后的集体沉默,再到反覆验算、无法推翻后的,额头冒汗,脊背发凉。
全球性的嘲讽浪潮,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掐断了。
取而代代之的,是一场全球性的,恐慌性的沉默。
那些曾经在媒体上侃侃而谈的专家教授们,一夜之间,全都消失了。他们拒绝了所有的採访,取消了所有的讲座,把自己锁在了实验室和图书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