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田区,夏目家。
窗外的夜色已经很深了,房间里只亮着一盏暖黄色的台灯。
夏目美绪并没有睡意,她穿着一套宽松的粉色居家服,坐在书桌前,双手紧紧捧着手机,一脸的兴奋。
她再次退出现在的页。。。
夜风穿过北校遗址的窗框,发出低沉呜咽,像是一段未完话语的余音。启从梦中醒来,额角微汗,窗外月光依旧铺满讲台,那三行粉笔字在清辉下仿佛浮动着呼吸般的节奏。她低头看向掌心??那里空无一物,可指尖却残留着敲击树干时的震颤感,真实得如同柴刀仍在手中。
她起身,赤脚踩过冰凉的地板,走到黑板前,用手指轻轻描摹那第三行字:“当你开口时,不只此刻有人听,连未来与远方,都会因你震颤。”她的指腹掠过“震颤”二字,忽然察觉到一丝异样:粉笔灰的触感比昨日更松散,像是最近被人反复描画过。
“不是我。”她低声说。
身后传来??声。启回头,见小春正站在门口,手里抱着一台改装过的音频频谱仪,脸色苍白如纸。
“出事了。”他说,“Ω-18b节点……又响了。但这次不一样。”
启快步走过去,接过仪器。屏幕上,一条诡异波形正在缓缓爬升,频率极低,近乎次声,却带着某种熟悉的韵律??那是第九式收尾时的停顿节奏,但被拉长、扭曲,像是从极深的地底传来。
“这不是南极信号。”启盯着波形分析图,“也不是‘夜听会’的回响。这是……回应?”
“是反向传输。”小春声音发紧,“系统检测到源头位于樱泽村地下约四百米处,坐标正好是起点石下方。而且……它在模仿人类发声结构,但语法错乱,像是谁在尝试说话,却忘了怎么组织句子。”
启沉默片刻,转身走向角落的陶罐。她将手伸进去,取出那封泛黄的信,再次凝视背面模糊的邮戳。十五年前,北海道某养护院??那个地方,正是守塔老人年轻时曾短暂任职过的儿童心理康复中心。
“他不是唯一一个留下声音的人。”启轻声说,“还有别的孩子,也曾经在这里说过话。只是我们一直没听见。”
她抓起柴刀,快步走出教室。
小春追上来:“你要去挖起点石?”
“不是我要挖。”启头也不回,“是它想被挖开。”
当两人抵达果园中央的起点石时,地面竟微微震动。那块青灰色石碑表面浮现出细密裂纹,像是内部有东西正缓慢苏醒。启蹲下身,将耳朵贴在石头上。刹那间,一段断续的声音钻入脑海:
>“……救……我……记……得……铃……声……”
不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在颅骨内共振。
“是记忆波。”小春颤抖着打开H-∞终端紧急协议,“这不可能……人类情感无法形成如此稳定的长期驻波……除非……这些情绪被某种介质固化了!”
启猛然站起,举起柴刀,对着起点石边缘的缝隙斜劈而下!
“铛??”
火星四溅。刀刃并未斩碎岩石,反而激起一阵尖锐鸣响,宛如千百个铜铃同时震荡。紧接着,整座果园的风铃全部自发摇动,哪怕无风也剧烈作响。H-∞终端自动切换至全频接收模式,开始记录一段前所未有的复合音频。
画面同步闪现解析结果:
>**检测到多重潜意识层叠信号(Ω-δ型)**
>**时间跨度:1987?2003年**
>**来源:樱泽村旧疗养所地下隔离室**
>**内容关键词提取:孤独被遗忘想回家请别关灯**
启浑身一震。
“原来这里……不只是学校。”
小春翻阅终端档案,声音哽咽:“昭和末期到平成初期,樱泽村曾秘密运营一所针对‘问题儿童’的心理矫正机构。孩子们被送来‘治疗沉默症’,实则长期关押在地下隔音室,禁止交流。官方记录称他们后来都被妥善安置……但没人知道真相。”
启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梦中那个拎着铃铛的背影。十年前的自己,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她从未对任何人提起那段记忆??七岁那年夏天,母亲带她来乡下探亲,途中迷路,误入一片荒废建筑群。她在黑暗走廊里听见哭声,顺着声音找到一间铁门紧闭的房间。她用力拍门,喊着“有人吗”,却只换来看守的呵斥和驱赶。临走前,她把口袋里唯一的糖果塞进门缝,然后听见里面传来一声极轻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