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爱国没有说任何空泛的表扬,而是直接点出了技术中最核心、最精妙的地方。
李舍猛地抬起了头,眼睛里瞬间爆发出惊人的亮光。
行家!
眼前这个人,绝对是真正的顶尖行家!
他那点紧张和拘束,瞬间就被一种找到知音的兴奋给衝散了。
“姚工!您……您也看出来了!我就是卡在残余应力分布不均的问题上,想了好几天,最后才琢磨出这个笨办法的……”
“这不是笨办法,这是天才的办法。”姚爱国语气肯定。
“能想到利用马氏体相变时的体积效应,来抵消一部分淬火应力,这需要对材料学和热力学,有极其深刻的理解。”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完全沉浸在了技术的海洋里。
从金相组织,聊到热处理曲线,又从疲劳寿命,聊到未来的材料发展方向。
李舍越聊越兴奋,越聊越心惊。
他发现,自己绞尽脑汁才想明白的一些问题,姚工往往一句话就能点透本质,甚至能从一个他想都想不到的角度,提出更优的解决方案。
这哪里是交流?
这根本就是单方面的指导和降维打击!
他看著眼前这个比自己还要年轻几岁的青年,心里那点小小的骄傲,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高山仰止般的敬佩。
聊了足足一个多小时,姚爱国才把话题拉了回来。
“李舍同志,你是个天才。”姚爱国看著他,眼神无比真诚,“你这样的人才,窝在一个车间里,太屈才了。”
“我这次来,是想正式邀请你,调到京城的航空项目组来。”
“你来了,我让你单独负责一个材料研究课题组,给你最好的设备,最充足的经费,让你尽情施展你的才华。”
这个邀请,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李舍的脑子里轰然炸响。
去京城?
进项目组?
单独负责一个课题组?
这……这是他以前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他激动得浑身颤抖,嘴唇哆嗦著,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然而,就在姚爱国以为他会毫不犹豫地答应时,李舍却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摇了摇头。
“姚工……谢谢您看得起我。”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可是……我不能去。”
姚爱国愣住了。
“为什么?”
李舍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执拗的光。
“姚工,我不是什么天才,我就是个笨人。”
“我脑子里的这些想法,都不是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是在车间里,听著工具机的轰鸣声,闻著机油的味道,用手摸著那些零件,一点点磨出来的。”
“您要是把我放在京城窗明几净的实验室里,我保证,不出半年,我就成了一块没用的木头疙瘩。”
“我离不开这里,离不开一线。只有在这里,我才感觉自己活著。”
他这番话,说得朴实,却掷地有声。
姚爱国看著他,心里涌起的,不是失望,而是更深的敬佩。
这是一个真正纯粹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