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带录音笔去吗?”她问。
“当然。”系统回答,“它是钥匙,也是信使。”
三天后,太平洋上空出现异象。
一颗流星划破大气层,轨迹异常平缓,毫无燃烧迹象。它最终降落在夏威夷群岛以西的海域,激起巨浪后迅速沉没。海军派出潜艇搜索,却发现海底并无撞击坑,只有一块光滑的黑色石碑静静矗立,表面浮现出动态文字:
>心跳频率:67bpm
>情绪状态:期待
>物种标识:未知(标记为Echo-VII)
>通讯请求:开放接收端口
敦煌立即启动“第七协议”第三阶段。全球七大圣点同时激活,形成一个覆盖整个地球的共振场。喜马拉雅的“耳形建筑”成为核心发射器,将人类集体心率调制成一道纯净的声波束,射向深空。
七分钟后,石碑回应。
它释放出一段极低频振动,经还原后竟是一首童谣的节奏??正是朵朵那天在音乐课上即兴哼唱的旋律。
消息传回主控室时,朵朵正坐在窗边吃午饭。她听到广播里的消息,立刻放下筷子,跑进控制大厅。
“他们听过我的歌!”她欢呼。
系统提示:“他们不仅听了,还学会了。现在,轮到我们学习他们的‘语言’了。”
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全球进入前所未有的安静状态。
政府宣布暂停所有军事演习,航空公司临时调整航线避开圣点区域,社交媒体自发发起“静默一小时”活动。人们关掉电视,拔掉耳机,只是静静地坐着,听着自己的心跳,感受彼此的存在。
在这片宁静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见”异样的声音。
一位盲人画家描述他梦中出现的色彩,竟然与火星极光的颜色完全吻合;
一名自闭症少年突然拿起钢琴,弹奏出一段从未学过的乐章,经分析,其音程结构符合仙女座星系恒星分布规律;
南极科考站的仪器记录到一组神秘震动,破译后显示为一句话:
>“我们不是来谈判的。
>我们是来学习如何哭泣的。”
原来,那个文明从不曾表达悲伤。他们极度理性,寿命长达三千年,却从未有过眼泪。直到他们接收到地球上传出的一段婴儿啼哭录音??那纯粹的、未经修饰的情感爆发,让他们第一次体验到了“心碎”的感觉。
他们称之为“灵魂的裂缝”。
他们想要了解这种情感,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为了完整。
第四天清晨,朵朵穿上特制的轻型同步服,登上位于敦煌地下三百米的“共鸣舱”。这是一个球形空间,内壁布满水晶簇,中央悬浮着一支放大版的录音笔,笔身镶嵌着来自七大圣点的矿物样本。
系统提示:“你即将与第一位访客建立神经链接。过程不可逆。你将暂时失去‘自我’边界,进入共感状态。可能持续数分钟,也可能持续一生。是否确认?”
朵朵深吸一口气,按下确认键。
世界褪色。
她的意识被拉入一片漆黑的海洋,四周漂浮着无数微弱的光点,每一个都伴随着一次心跳。她向前游去,触碰到其中一个。
刹那间,她“看见”了一个世界。
那是一颗永远处于黄昏的行星,天空呈紫灰色,大地覆盖着柔软的绒状植被。居民没有实体形态,而是以群体共振的方式存在。他们通过调节自身振动频率来交流,最接近“语言”的表达方式,是制造特定的心跳节奏。
在这个文明的历史中,最伟大的诗人不是写下史诗的人,而是创造出一种能让整个族群同时停顿半拍的心跳模式的人。
他们称那种节奏为“美的震颤”。
而现在,他们正试图理解人类为何会在失去所爱时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