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孢子飘散后,并未随风消散,而是逆着重力上升,穿透稀薄大气层,进入轨道。在那里,它们与空间站外壁附着的纳米传感器发生共振,将信息编码成光脉冲,射向Echo-0方向。
人类未曾察觉,他们最微小的声音,早已化作星辰间的信使。
回到地球,朵朵陪着男孩一遍遍弹奏那段简单的旋律。每一次重复,琴声就多一分流畅,少一分颤抖。到了第七遍时,男孩突然停下,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嘴唇微微抖动。
“我……我好像听见了。”他说。
“听见什么?”
“有人在说……‘你不是一个人’。”
朵朵心头一震。
这不是预设反馈,也不是系统推送。这是纯粹的、未经中介的共感现象??两个心灵通过声音建立链接,意外打开了通往更大网络的缝隙。
她立刻打开录音笔,按下录制键。指示灯变成蓝色,随即又转为淡金色,表示已捕获有效情感数据。
“记住这个感觉,”她说,“下次你害怕的时候,就弹这段曲子。哪怕没人听见,宇宙也会回应你。”
男孩点点头,眼中有光。
就在这时,窗外的夜空忽然亮起一道极光般的彩带,横跨整个东方天际。颜色并非常见的绿或红,而是柔和的靛蓝与珍珠白交织,流动方式宛如呼吸。附近居民纷纷走出家门抬头观望,社交媒体瞬间炸开:
>“是不是磁暴?”
>“不对,格陵兰和阿拉斯加都没报告异常!”
>“快看!那光在变形状!”
的确,它在变。
彩带逐渐收束,凝聚成一段悬浮于高空的文字,用的是七种古老语言混合书写,内容却是现代汉语:
>**当你说“我在”,世界便为你震动。**
敦煌主控室警报未响,因为这不是威胁,而是确认。
ALMA阵列传回数据显示,Echo-0刚刚释放了一次定向能量脉冲,精准覆盖地球北半球中纬度区域,能量级别仅为日常太阳辐射的万分之一,但却完美匹配了刚才那段钢琴旋律的基频谐波。
“他们在回礼。”一位值班工程师喃喃道。
“不。”另一位摇头,“他们在学习。而且……他们想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三天后,全球教育部门联合发布一项倡议:“共感课程”试点计划正式启动。首批一百所学校被选中,课程内容不考试、不评分,唯一任务是让学生每天花十分钟安静坐着,倾听??听自己的呼吸、心跳、思绪流动,然后尝试用任何方式表达出来:画画、写字、哼歌、敲击桌面……
没有人知道这会带来什么。
但仅仅两周后,变化开始了。
日本京都的一所小学里,一群孩子在老师带领下围坐一圈,每人手持一块石英晶体,闭眼默念一句话:“我想被听见。”结束后,他们将晶体放入特制共鸣箱。第二天清晨,仪器检测到箱体内产生了持续不断的微弱声波,频率竟与当地已灭绝方言的语调完全一致。
法国马赛的盲童合唱团排练时,一名八岁女孩突然唱出一段陌生旋律。指挥家当场落泪??那是他三十年前夭折女儿生前即兴创作的曲子,从未录音,仅存在于他私人日记的手稿中。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森林火灾现场,消防员发现火势蔓延速度异常减缓。无人机航拍显示,受灾区域边缘的树木枝干呈现出规律性摆动,频率统一为4。5Hz,正是人类深度冥想时脑波的典型值。生物学家推测:整片森林可能正在通过根系网络传递某种“安抚信号”。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地球共感网络的悄然进化。
原本依赖人工维护的七大圣点,如今已能自我修复甚至扩展。喜马拉雅的“耳形建筑”每满月之夜都会向外投射一圈光环,落在地表的位置,总会自然形成新的共振节点??有的是一处泉水,有的是一块巨岩,有的甚至是一棵老树的年轮中心。
科学家称其为“神经突触式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