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中国历史与世界杂史 > 神圣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第1页)

神圣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第1页)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4年,10月5日至8日,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和以丹东、马拉等人为首的埃梅利克派的政治斗争,称为“雾月革命”。这次事件是法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政变。罗伯斯庇尔被推翻,丹东派与马拉派的争斗是党争性质的内讧。雾月政变并没有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它所留下的真空由督政府充填上了

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试图切断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交通线。拿破仑的军队与马穆鲁克军队进行了多次战斗。最著名的是金字塔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拿破仑充分利用了火枪和刺刀方阵的战术优势,成功击败了马穆鲁克军队,使其主力遭受重创。随着拿破仑的入侵和连续战斗的胜利,马穆鲁克在埃及的统治逐渐崩溃。奥斯曼土耳其作为埃及的宗主国,其在埃及的统治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尽管奥斯曼土耳其曾试图派遣军队增援埃及,但最终还是未能挽回败局

1800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加冕典礼,史称“拿破仑一世”;他还和法国的各界人士一起研究并撰写了影响整个欧洲的《拿破仑法典》

1803年,忙于欧洲战场的拿破仑无力顾及法属路易斯安那,将其以1500万美元价格卖给美国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取代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称帝,成为法国人民的皇帝(LEmpereurdesFrancais),结束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政府的统治

1806年,英国入侵荷属东印度群岛。英国舰队和荷法联军在爪哇海发生了重大战斗。英国占领了邦加岛

1807年,鉴于英法之间的战争焦灼。英国提出与丹麦结盟的提议,希望丹麦能够站在英国一边,一同抗击法国。丹麦在当时是中立国,其海上贸易极为发达,尤其是松德海峡作为进入波罗的海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丹麦的海军力量也仅次于英国,属于世界第二。争取丹麦的支持对英法两国来说都至关重要。英国发起和丹麦的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英国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要求:丹麦必须将全部海军交给英国,以此作为双方结盟的保证。谈判破裂,英国在1807年8月16日派出舰队炮轰哥本哈根,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并掳走了丹麦全部的舰船

10月,由于英国炮轰了丹麦的哥本哈根,抢劫了丹麦海军。中立国丹麦不得不和法国结成了军事同盟

拿破仑一世皇帝在弗里德兰对第四次反法同盟的联军取得大获全胜之后,与普鲁士王国及沙皇俄国在提尔西特镇进行了和谈。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和法国拿破仑一世在尼曼河中游的木筏上会面后,双方随即在7月7日签署了第一份协议,即《法俄和约》。第二份协议,即《法普和约》,则在7月9日与普鲁士王国方面签署。该条约对普鲁士的条款尤为苛刻,普鲁士丧失了大部分领土,包括易北河以西的全部属地,并且需要向法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同时,拿破仑在这些新获得的领土上建立起了法国的姊妹国家,如威斯特伐利亚王国、华沙大公国和但泽自由市。而俄国虽然没有丧失土地,但亚历山大一世必须承认法国在德国占领的地方和拿破仑在那里所修改的疆界,以及拿破仑对伊奥尼亚群岛的统治权,并同意成立华沙大公国(这是法国在俄国边界上的一个进攻基地),并参加对英国的封锁(即所谓大陆封锁)。《提尔西特和约》的签订标志着第四次反法同盟的失败

1808年,2月26日,法国入侵西班牙,法西战争的爆发。西班牙将这场战争称为“独立战争”;葡萄牙则称之为“法国入侵”;加泰罗尼亚地区,则称之为“法国战争”。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领导下,初期迅速占领了西班牙的许多重要城市和地区。西班牙人民和军队在抵抗法国侵略者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斗志,他们进行了游击战和起义活动,给法国军队造成了不小的困扰。英国和葡萄牙等国家也加入了反法同盟,与西班牙一起抵抗法国。这场战争持续了数年,期间双方进行了多次战役和冲突。最终,虽然法国军队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西班牙人民的顽强抵抗以及反法同盟的支持,法国并不能够完全征服西班牙

1812年,俄法战争,也被称为第六次反法同盟战争爆发。战争发生在1812年6月24日至12月12日之间,地点主要在俄国境内。在战争爆发之前,拿破仑已经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意大利、德意志地区等,并击败了欧洲强国奥地利和普鲁士。为了获得整个欧洲的霸权,拿破仑计划让当时的法国死敌、海上帝国英国臣服。然而,英国采取了大陆封锁政策,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削弱法国。为了应对这一政策,拿破仑联合其他欧洲大国发起了“大陆封锁”政策,以切断英国与其欧洲盟友的经济联系。俄罗斯帝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和对法国扩张的戒心,在参加法国的大陆封锁一段时间后选择退出,并与法国断交。这一行为使俄罗斯成为了阻止拿破仑实现其世界霸权计划的中坚力量。拿破仑对俄罗斯的敌对行为感到愤怒,并决定发动战争以迫使俄罗斯投降

6月,拿破仑率领约60万大军进入俄国境内。初期,法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由于俄罗斯的广袤领土和恶劣的气候条件,法军的补给线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俄罗斯军队采取了撤退战术,诱使法军深入其国土,然后利用地形和气候优势对法军进行反击。在博罗季诺战役中,法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损失惨重。随后,法军攻入莫斯科,但发现城市已被俄军放弃并放火焚烧。由于补给困难和严寒天气的折磨,法军士气低落,疾病蔓延。最终,在别列津纳河战役中,法军遭受重大损失,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被迫率领残军撤退

1813年,8月26日至27日,德雷斯登战役---拿破仑在德国的最后一次重大胜利。在萨克森首都德雷斯登的郊区,在拿破仑的12万军队和卡尔·菲利普·施瓦岑贝格亲王领导下的17万奥地利人、普鲁士人和俄罗斯人之间作战

1814年,丹麦和瑞典签署了《基尔条约》。拿破仑战争战败后,法国同盟丹麦不得不做出利益牺牲,和和瑞典签署了《基尔条约》。条约规定:

丹麦把挪威割让给瑞典国王,挪威的三个属土——格陵兰、冰岛和法罗群岛并不随着挪威割让予瑞典

瑞典出让波美拉尼亚的控制权给丹麦

丹麦国王原本希望通过割让挪威换取瑞典在波美拉尼亚的控制权,但这一条款并未实现。实际上,普鲁士在维也纳会议中得到了波美拉尼亚。

挪威在得知《基尔条约》的内容后,挪威的驻留总督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王子发动了挪威争取独立的运动。他得到了丹麦王室和挪威显要的支持,成功煽动了独立运动。1814年4月10日,在埃兹伏尔召开的国民大会制订了宪法,挪威遂选出了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为国王,并于5月17日宣告独立

随即,瑞典入侵挪威,迫使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于10月退位。挪威议会对宪法作出一些必要修改,并于11月4日选出瑞典国王卡尔十三世为挪威国王,标志着瑞典-挪威联合正式成立

4月6日,经历了一系列的军事失败后,拿破仑被迫签署退位书,结束了他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生涯。随后,在5月4日,拿破仑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厄尔巴岛。拿破仑的退位和放逐使得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路易十八成为法国国王

在战胜拿破仑后,欧洲主要各国在维也纳举行会议,通过签署《维也纳条约》,重建欧洲秩序。会议确立了君主主义秩序,旨在恢复旧的封建制度和王朝统治,从而消除拿破仑的民族主义和平等主义的影响,恢复绝大部分旧有政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领土调整与权力平衡:会议对欧洲的领土进行了广泛的重划。参与国在领土划分上进行了繁琐的谈判和妥协,通过以国土交换的方式,恢复了一系列受到拿破仑战争影响的边界。维也纳会议还对德意志邦联进行了重组,并确立了亨廷顿路德维希主权制度。会议还决定将波兰重划为三个独立的国家,并确保了俄罗斯对波兰的统治。这些领土的重划试图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权力平衡,以防止任何一个国家过于强大而威胁到整个欧洲的和平。对于战败的法国,维也纳会议的主要目标是防止其东山再起。通过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会议限制了法国的领土和影响力,将其限制在1790年的疆界内。同时,法国也面临了国际上的孤立无援的被宰割地位。然而,由于法国外长塔列朗的机智和灵活,他提出了“正统主义”原则,承认革命前的法国和其他各封建君主国的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权力、政治制度及所属领土,这一原则受到欧洲各封建君主的普遍欢迎,使得法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被瓜分的命运。英、奥、法三国签订了《维也纳秘密防御同盟条约》,规定如缔约国一方遭到来自一国或几国的攻击时,应互相援助,各提供15万人的军队,并不得与敌方单独媾和。这一条约的签订增加了对俄、普两国的压力,迫使它们作出了让步

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役(BattleofWaterloo)。拿破仑一世率领约12万人的军队进入比利时,与反法联军在滑铁卢附近展开决战。反法联军由威灵顿公爵率领,包括英国、荷兰、比利时和汉诺威的军队,总数约为6。7万人。战役开始时,拿破仑一世试图通过佯攻联军右翼,主力猛攻联军左翼的策略来取得胜利。然而,由于他对联军作战能力的估计不足,以及法军骑兵缺乏步兵支援等因素,拿破仑一世的计划未能成功。在战斗过程中,法军虽然一度取得进展,但最终被联军击退。傍晚时分,普鲁士军队加入战场,联军兵力转为优势,开始对法军进行反击。拿破仑一世这时已无后备兵力,法军全线崩溃,拿破仑一世逃离战场。此战,法军伤亡和被俘3。4万人,联军伤亡2。3万人。战役的失败标志着拿破仑帝国的终结,拿破仑一世在战后不久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