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黎彦的计划,大家没有先回酒店放行李,而是直接奔赴镇上最有名的早市。
此时天已大亮,早市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各种摊贩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食物的香气混杂在一起,是大城市不曾有的烟火气。
江岑夏被卫嵘轻轻摇醒,打了个哈欠和大家一起陆续下了车。
“豆浆油条豆腐脑!刚出锅的大果子!”
“猪肉白菜粉条包子!管够!”
“油炸糕!糖饼!麻团!”
各种极具东北特色的早餐香气扑面而来,勾得人口水直流。曲向阳早就拉着黎彦像两匹脱缰的野马,瞬间扎进了人堆里,眼睛放光,看什么都想买。
黎彦姐姐熟门熟路地充当起向导,一边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给大家介绍,一边把买下来的特色早点往剩下几个人手里塞。
“常常这个油炸糕,豆沙馅的,特别好吃!”
“这家的羊杂汤,配上刚烤出来的烧饼,冬天吃上一碗整个人都暖和了。”
“豆腐脑我们这吃咸的,放点韭菜花和辣椒油,也能算一道菜。”
队员们很快被这种热情氛围感染,放下了最初的拘谨。fox和李经理也笑着跟在后面,笑看着这群年轻人跟没见过世面一样发现了新大陆。
江岑夏对着一碗撒满香菜辣椒油的豆腐脑有些无从下手,毕竟他从小吃的都是只放白糖的甜豆腐脑,卫嵘看他尝过一口有些接受无能之后,顺手接过了他的豆腐脑帮他清扫战场,还给他手里塞了个刚才黎彦姐姐塞给他的油炸糕。
江岑夏感受着手里拿着有些烫手的油炸糕,有些莫名,犹豫了一下,小小地咬了一口,酥脆的外皮和香甜的豆沙馅让他把卫嵘奇怪的行为抛之脑后。
果然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就是会让大脑疯狂分泌多巴胺。
一群人一路从街头吃到街尾,手里拿满了各种食物,边走边吃,笑声不断。吃饱喝足,大家才心满意足地回到黎彦家提前安排好的镇上宾馆,补了个舒舒服服的回笼觉。
下午,休息好的队员们来到了黎彦位于城郊村里的家。一个宽敞的农家院,红砖房,院子里停着几台大型农机具,干净整洁。
黎彦的父母亲自上阵,拿出看家本领,将曲向阳念叨了一路的东北特色菜全做齐了,主打一个不留遗憾:小鸡炖蘑菇、锅包肉、猪肉炖粉条、地三鲜……
席间,黎爸爸话不多,只是不停地让大家多吃点。
李经理和fox陪着黎家父母喝了点,几杯酒下肚,黎爸爸的话匣子也彻底打开了。
他看着黎彦,眼神复杂,有骄傲,也有感慨:“这小子,小时候皮得很,就爱打游戏,为这我没少揍他。”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总觉得打游戏不是正路,不如好好上学,回来接我的班种地,或者找个安稳工作。”
饭桌上一时安静下来,大家都看向黎彦。黎彦低着头,扒拉着碗里的饭,感受到注视的目光,愣愣地抬起头,笑嘻嘻补了一句:“你们知道鸡毛掸子打在身上多疼吗!”
他爸气得锤了一下,被黎彦闪身躲过,于是更加气急败坏道:“你爹我都没用力!而且用鸡毛掸子的时候是冬天,你穿的跟猪一样,打在你身上和挠痒痒有啥区别!”
黎妈妈接过话头,语气轻快了许多:“可现在不一样啦!咱乐乐有出息了!能去那么大的地方比赛,还能赚钱了!我们在地里忙活一年,可能还不如他打一场比赛呢。”
她看着黎彦,眼里满是光,“只要他喜欢,能做好,健健康康的,我们就支持!”
黎彦抬起头,眼睛有点红,小声叫了句:“爸,妈……”
曲向阳立刻活跃气氛:“叔叔阿姨你们放心!黎彦是我们队里最稳的。世界赛上给那些外国人打得直冒汗!”
Fox教练也郑重地点点头:“黎彦是个非常努力而且有天赋的孩子,未来不可限量。”
黎爸爸听着,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露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笑容,端起酒杯:“来,叔敬你们一杯,谢谢你们照顾这臭小子。”
饭后,黎彦的姐姐提议带大家去地里看看,改变一下大家对种地的偏见。
她指着院子里一台轮胎比人都高的红色机器,自豪地介绍:“这是最新款的翻地机,现在种地可跟以前不一样了,都是机械化。”
在黎彦姐夫的操作下,翻地机发出低沉有力的轰鸣。黎彦姐姐邀请大家轮流坐上副驾驶,体验一把在平原上驰骋的感觉。
曲向阳第一个冲上去,坐在高高的驾驶室里,兴奋地大呼小叫。林陵也跃跃欲试。就连江岑夏都忍不住好奇,在姐夫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开着翻地机转了一圈。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芒洒满绿色的原野,也给田埂边的他们渡上了一层金边。
摄影机诚实地记录下了这一刻。
此时他们不再是赛场上的电竞选手,只是一群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青少年。
也许应该说,他们本来就先是个普通人,然后才是名站在赛场上的电竞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