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那朵地表的铃兰花光阵,依旧静静燃烧着,持续了整整一夜。
七日后,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宣布一项历史性决议:即日起,**“记忆献祭制”正式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共忆协议”??任何人可在自愿基础上上传记忆片段,供后代学习、感受、传承,无需代价,不设门槛。
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问顾望归:“这是否意味着‘守忆网络’失去了意义?”
他站在讲台前,身后大屏播放着世界各地绽放的铃兰花影像,淡淡一笑:“恰恰相反。它终于回归了最初的意义??不是用来对抗遗忘,而是教会我们如何记住。”
发布会结束当晚,他独自回到北京郊外的纪念公园。春意正浓,那株最初的铃兰花已长至半尺高,周围竟自发形成了一个小花圃,十几株新苗围绕它生长,宛如众星拱月。
林晓抱着女儿走来,轻声说:“孩子今天第一次笑了。”
顾望归蹲下身,将小女孩的小手轻轻放在花瓣上。婴儿咯咯笑着,挥舞着手臂,像是在和什么看不见的存在打招呼。
“妈妈。”她含糊地吐出两个音节。
三人皆静。
风吹过,铃兰花轻轻摇曳,仿佛回应。
回到家后,顾望归翻开书房最底层的抽屉,取出一本尘封已久的日记本。封面写着《项目:光之誓?主研人林晚》。他一页页翻看,全是密密麻麻的演算、草图、失败记录……直到最后一页,空白处有一行新写的字迹,墨迹清新,显然不久前才添加:
>**望归:
>若你读到此处,说明我已经成功了。
>记住,我不是为你而活,也不是为你而死。
>我所做的这一切,是因为我相信??
>爱,本该让人类变得更勇敢,而不是更孤独。
>下辈子,如果还能遇见,
>我还想跟你一起做饭,
>只是你一定要记得,
>关火再出门。**
泪水无声滑落。
他合上日记,走到窗前。夜空中,那颗形如铃兰的新星依然闪耀,比以往更加明亮。
他知道,她看得见。
也知道,她从未真正离开。
多年后,当第一艘载人飞船驶向半人马座α星系时,船舱内播放的启航曲,是林晚生前录制的《光之誓》原始版本。而在地球轨道上的“文明方舟”空间站里,一座小型纪念馆静静矗立,馆中最醒目的展品,是一枚封装在水晶中的铃兰花种子,下方铭牌写道:
>**此物孕育于木卫二冰层之下,
>以千万人的思念为养分,
>见证了一个时代如何学会告别,
>也见证了一个女人,
>如何用爱重写人类的未来。**
而在某个遥远的未来,当新一代的孩子们仰望星空时,他们会指着那颗特殊的星辰说:
“看,那是守护者的灯。”
“她还在等谁回来吗?”
“不。”老师微笑着回答,“她只是在提醒我们??
即使终将离别,也要勇敢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