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后怕总会占领大脑高地的,于是旖旎的过程便沉重了起来。
还好,河边清风,山间明月,冲散了不少郁结。
我对此不是毫无经验了,要说思绪还能如何狂乱那是不存在的。
更加灰暗的高二生涯终于是来到了。
别看高二选好了文理,上的课程,要做的试卷总体少了,可选了科,那个不得不攀登的折磨无数少年的求学路上的大BOSS就明确出炉了。
目标的明确,不一定会令人行得更有序,而是压力具象了明晰了。
想高一时候,虽然学九科,但文理未定之下,反倒相对松弛、均衡,上起课来反而有种没有考学功利性的感觉,只是孜孜以求地摄取知识,增广见闻,持续塑造思考与感悟的基础。
我自然选的是理科,跟大多数人一样,因此我们这个班级基本保留了原来高一时候8成的原班人马。
文科是死路一条,对那个年代的乡村学子来说,这个认知根深蒂固。
若不是数理化生实在拉胯,谁会想不开读文科呢。
就我们这个县城的百年名校,一百个尖子班的文科生都凑不出一个985。
无论从考学上还是以后职业考虑,都决定了文科被我们嫌弃的。
现如今,文科越来越臭名昭著,思潮已经觉醒,事实上也是,大部分文科专业,没有创造社会价值。
你别举什么例子说有些人读了文科专业出来也混得很好,但归根到底TA创造价值的依仗并非文科的知识体系。
我们还没有发达地区的家庭条件好的尖子生那种素养,他们确实早早规划,有底气选一个自己喜欢的。
现在起,我们大部分就被称作理科生了,而不是高中生。
搬宿舍,搬教室,个中动荡不大,新鲜感也谈不上,就是换去了个大宿舍,住的人更多了。
该熟的还是会熟,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那怕天天睡一屋,也不会产生令人日后怀念或觉羁绊的同学情的。
大部分人,哪怕同一县甚至同一镇,在奔涌入大学的天地之后,此生都不会再有交集了。
不过高二了,任务更迫切了,那些曾经在宿舍指点江山论道的少年沉寂了许多。
人们抓紧时间休息,以便更好地抓起笔头和草稿纸。
按部就班,老僧入定地沉浸于考学有关的一切,你很难说这是一种麻木机械,还是坚定理想信念以少年意气浇灌青春之花,奋力一搏不留遗憾。
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有几个大胸的女同学去了文科班,课室内的风景线大为缩减。
更令人遗憾的是,我远离了那个带着县城小女人气质的政治老师;而对于那个青春活力的刚师范本科毕业的语文老师我反而毫不留恋。
尽管少年学子们内心不屑于填鸭式教育,整天或多或少地被其钳制创造力的形象压迫,可又不得不屈服于这套游戏规则,不得不说大部分人活得很拧巴。
当然,也有老实本分的,抱紧这条上升通道,无比虔诚虔诚之下斗志昂扬,学习于他们并不艰苦。
时至今日,我们当然完全还了高考制度乃至中国式教育的清誉,正常人都不会再批斗了。
至于我自己当时,说不准什么心态,虽然过程我是唾弃的,但是好大学的天堂幻象,还是能激励我奋发图强,加之成绩与考学,还是我达成其他目的的重要筹码……
学习好了,话语权就大了。
在逐一上过各科之后,高二的老师令我“失望”,从他们身上,那苦大仇深的面容,与我当时认为是巨大牢笼的教育阵地可谓相得益彰。
学校对高二的学子尤为重视,安排了一批老家伙,老代表经验丰富,教学有道。
只有真正精虫上脑时候,英语老师倒是令我在内心试着猥亵了一把,血气方刚就会饥不择食。
英语老师相对没那么老相,主要她身材很丰腴高大,胸和屁股比母亲都要硕大,但是腰身也粗得很,类似高一点的风间由美,当然牙齿和嘴巴毁灭了不少形象分。
这个英语老师上身还总是穿那种收紧胸脯的衣服,或者特意显露这轮廓的版式。
我就喜欢女人这一把年纪了还不藏着掖着的做派。
不知是有意还是根本不以为意。
我总算明白了,在恋熟的基础上,我更像个身段控,丰腴或清瘦都无所谓,但整体要正常,不能走样太明显,如此才更好衬托成熟的脸庞。
没有相对正常的身段,任何面容都不会勾起我的兴趣。
我常常幻想被这幅身躯压着,或者自己以一根与其身材相比很渺小的肉棍撬动这幅庞大的身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