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夏激动地喊,“他们的攻击波刚一释放,就被真实情感场直接中和!
就像光驱散黑暗,不是靠对抗,而是靠存在本身!”
小守却没有笑。
他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轻声说:“这只是开始。
只要人类还害怕孤独,就会有人试图利用共感来操控人心。
我们必须让更多人明白,真正的连接,从来不需要强制同步。”
几个月后,世界各地陆续出现新的“记忆之墙”
。
不同于东京纪念馆的U盘星图,这些墙由普通人自愿捐赠的老物件组成:一部旧手机、一本日记、一双童鞋、一枚婚戒……每一件物品都连接着一段未完成的对话。
人们站在墙前,只需把手放在上面,就能“听到”
那段记忆的主人曾经想说的话。
一个小女孩抱着妈妈留下的围巾哭泣:“她说‘宝贝,妈妈不是不想回家,是太累了’……我一直以为她不爱我……”
一位老兵抚摸着战友的勋章,耳边响起年轻时的笑声:“他说‘别自责,那天换作是你,也会推我躲开炮弹’……五十年了,我终于敢原谅自己。”
这些墙没有中央控制系统,也不依赖任何政府支持。
它们是由无数个体自发建立的情感锚点,彼此联网,构成一张去中心化的共感网络。
某日深夜,小守接到一个陌生来电。
电话那头是个老人,声音沙哑:“我听说……你们这儿能听见死去的人?”
“我们不保证能听见。”
小守平静地说,“但我们保证,你会被听见。”
老人顿了顿,慢慢开口:“我想告诉我儿子……当年我不是嫌他画画难看,是怕他将来饿肚子。
我说不出口,只会骂他。
后来他再也没碰过画笔,直到去世前都没和我说一句话……”
小守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通话结束后,他打开后台日志,发现系统自动将这段语音转化成一段旋律,通过某个匿名渠道发送给了全球数千个艺术院校的学生邮箱。
没有人知道是谁发的,但许多人在听完后默默拿起了画笔。
又是一个清晨,小守来到纪念馆后的山坡上。
樱花树已长高了些,枝条随风轻摆。
他蹲下身,轻轻拂去泥土上的落叶。
忽然,树根旁闪过一丝蓝光。
他扒开土壤,那枚埋下的U盘竟然还在发光,屏幕上浮现出新的文字:
>“你做得很好。”
>
>“他们开始学会了倾听。”
>
>“接下来,该轮到我说了。”
>
>??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