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娱乐圈的老实人 > 第163章 探班33求月票(第3页)

第163章 探班33求月票(第3页)

“帮我查一下,2019年前后,周慎行是否以‘顾问’‘监制’等名义,介入过其他未公开项目的前期开发。特别是那些最后没能上映、却被类似题材作品抢先发布的项目。”

“你怀疑他早就建立了一套系统性掠夺机制?”杨容声音沉了下来。

“不是怀疑。”张鸿低声说,“我现在几乎可以确定??他的‘灵感来源’,从来都不是什么天赋异禀,而是一张精心编织的关系网。他利用行业地位提前获取创意,再通过资本运作让原作者出局,最后打着‘联合开发’‘专业指导’的旗号,堂而皇之地摘果子。”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杨容问。

“意味着我们打倒了一个周慎行,但可能还有十个‘周慎行’藏在幕后。”

“而且他们的手段更隐蔽,身份更清白,甚至本身就是维权先锋。”

张鸿望向窗外。雨又开始下了,细密如针,扎在玻璃上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对面楼顶的霓虹灯牌闪烁不定,映出“原创保护基地”的字样??那是最近政府挂牌的新项目,就在三个月前,他还作为代表上去接过牌匾。

讽刺的是,这块牌子下面,曾经是一家专门收购破产剧组版权的皮包公司办公室。

他收起铁盒,正准备离开,忽然注意到沙发背后缝隙里卡着一张照片。他伸手抠出来,发现是一张合影:林晚秋抱着一个小女孩,两人脸上都带着笑,背景是儿童医院的活动室。照片背面写着:“小芸,8岁,最喜欢《月亮熊》,希望长大后也能写出让人温暖的故事。”

日期是2020年6月12日。

三天后,小芸因病情恶化离世。

张鸿盯着这张照片看了很久,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帆布包的夹层。

回到市区已是傍晚。他约了鬼鬼在一家社区咖啡馆见面。这家店由一群听障青年运营,墙上挂着他们用手语演绎经典电影台词的摄影作品。鬼鬼已经到了,正戴着耳机看一段视频回放。

“这是昨天上传的证词后续。”她抬头说,“已经有两千多万播放量,评论区炸了。很多家长留言说,孩子看完后第一次主动写了故事。”

张鸿点点头,把铁盒放在桌上。

鬼鬼打开一看,脸色变了:“这些……全是真的?”

“全是。”他说,“而且比我们想象的更早、更深。周慎行不是偶然作案,他是职业猎手。他专挑弱势创作者下手??新人导演、独立编剧、非科班出身的写手。这些人没有资源、不敢发声、维权成本高,正是最容易被吞噬的目标。”

鬼鬼手指抚过那盘磁带上“母爱不应被表演”的标签,声音轻得像自言自语:“所以林晚秋才会崩溃。她不是输给了抄袭,是输给了整个系统的冷漠。”

“但现在不一样了。”张鸿看着她,“我们有了证据链,有了公众支持,有了法律背书。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追责一个人,而是重建规则。”

“你想怎么做?”

“启动‘归档计划’。”他说,“把所有能找到的未登记原创作品,全部数字化存证,接入国家版权区块链系统。不管你是写在作业本上的小学生,还是录在手机备忘录里的打工族,只要你愿意,你的第一个念头就能获得法律效力。”

鬼鬼眼睛亮了起来:“就像时间戳一样,锁定‘我是第一个想到这个的人’。”

“对。”张鸿笑了,“而且我们要让每一个提交作品的人,都能收到一句自动回复:‘谢谢你写下它。这个世界,因为有你多了一个不同的故事。’”

两人聊到深夜。临别时,鬼鬼忽然拉住他:“你说……林晚秋会回来吗?”

张鸿望着街角路灯下飘动的雨丝,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但她留下了火种。这就够了。”

几天后,一场名为“沉默之声”的巡回展览在全国十个城市同步开启。展厅中央陈列着那本《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甘肃卷》,旁边播放着杜文山苍凉的说书片段;一侧展墙上贴满了外卖员写的诗、护士记录的病房日记、农民工工地上哼唱的民谣歌词;另一侧,则滚动展示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寄来的“我的第一个故事”手稿。

每一本展出的作品旁,都附有一张二维码。扫码即可进入“青年原创守护平台”,查看该作品的存证信息,并留下听众读者的反馈。

开幕式上,一位十二岁的盲童女孩受邀朗读她写的小说节选。她看不见话筒,却稳稳地站在台上,声音清澈如泉:

>“我说不出颜色,但我听得见光。它落在树叶上的声音,像爸爸修车时哼的歌;它照进病房的样子,像妈妈握着我的手。”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