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稚御山河 > 第五十四回 万民伞里藏讥刺 午朝殿上问初心(第1页)

第五十四回 万民伞里藏讥刺 午朝殿上问初心(第1页)

回前诗:

青蚨暗度洛京尘,茶蟹香缠吏部春。

莫道朝堂多礼义,寸心照见是非真。

翌日,大理寺正堂寒气未散,烛火高燃,映得堂内光影森然。齐王作为主审,早已端坐于上,紫袍肃整,闭目静听堂外动静。钱尚书与朱启建二人并肩而来,行至门口,见主位上人影端凝,不敢有片刻耽搁,急步趋入。

脚步之声由远及近,落在青砖地上清脆作响。齐王缓缓睁开眼,目光扫过二人,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二位大人何故如此疾驰?今日案件,想来是必须了结了吧?”

钱尚书连忙躬身,神色焦灼:“当然,当然要了结!此案已拖了十日,多一日便多一分变数,断不能再拖延了。”

朱启建在一旁附和,语气笃定:“正是。证据、供词皆已齐备,今日定要审出个水落石出。”

齐王微微颔首,抬手道:“既如此,审理人员一一叫堂吧。”

话音刚落,他又转念道:“不着急。来人,奉茶。”

衙役应声上前,为二人各斟上一盏清茶。茶香袅袅升起,稍稍抚平了钱、朱二人眉宇间的焦躁。待二人定了心神,各自在复审位置上坐好,齐王抬手,猛地一拍惊堂木——

“啪!”

声响震彻堂内,所有嘈杂瞬间平息。齐王目光如炬,扫过堂下,沉声道:

“开审!”

齐王目光一沉,开口道:“传周启元。”

衙役应声,铁链拖地之声铿锵入耳,片刻后,周启元被押至堂中,神色憔悴却仍强撑体面,对着主位躬身一礼。

齐王指尖轻叩案几,语气平静却带着分量:“周启元,你还记得当日签字画押的供词吗?所言内容,是否仍认?”

周启元垂眸,声音略带沙哑却笃定:“在下当然记得,一字不改。”

“好。”齐王颔首,“既如此,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若仍是原供,本王便不再多问。”

周启元抬眸,眼底闪过一丝复杂,却依旧摇头:“在下无话补充,供词句句属实。”

齐王转头,看向两侧的钱尚书与朱启建:“二位大人,可有要问的?”

钱尚书身子一倾,目光逼视周启元,沉声道:“周启元,你是杜之贵的师爷,随他在城阳三年,他所做之事,你应当一清二楚。”

他顿了顿,语气更重:“今日不比往日,你可要想好了——这是你脱罪的机会。你若再不说点新鲜东西,只是重复那些旧话,本尚书便只能按律办事,到时候,你我都不好看。”

周启元脸色微变,指尖下意识攥紧衣角,却仍强作镇定:“大人明鉴!草民所言句句属实,杜大人在郡中之事,多是他亲自决断,草民只是处理文书,并无额外知晓的内情。”

钱尚书冷笑一声:“文书?你管着他的日常往来,岂能对他的行踪、银钱去向毫不知情?今日你若不肯说实话,休怪本尚书不客气!”

朱启建见钱尚书把话说完,便侧身向前,目光落在周启元身上,语气不疾不徐:“周启元,本大人问你——那柄万民伞上的诗文,你给解释解释。他杜之贵,当真当得起‘杜稷安邦’‘民怀惠政’这等字样?”

他顿了顿,指尖轻叩案面,又道:“还有城阳街头的歌谣,你可听说了?‘漕渠修,百姓愁;银霜暗,税赋稠’,这歌谣传唱甚广,总不是空穴来风吧?你也一并解释解释,这歌谣里的深意,到底是什么?”

周启元脸色一白,嘴唇嗫嚅着,眼神躲闪,显然没料到会被问起这两件事。他张了张嘴,磕磕巴巴道:“这……这万民伞是乡绅耆老们自愿所赠,诗文也是他们请人所作,草民……草民只是代为转交,并不知晓其中深意。”

“至于歌谣……”他喉结滚了滚,声音更低了,“许是有人故意造谣,恶意中伤杜大人。城阳郡百姓安居乐业,怎会有这般怨言?定是别有用心之人挑拨离间!”

他的解释苍白无力,连自己都难以信服。齐王坐在主位上,听着他支支吾吾的辩解,眉头微蹙,忽地抬手打断:“哎,慢着。”

堂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齐王。齐王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这歌谣一事,前几日在堂上便已说过,不过是坊间流言,无凭无据,何必再在此纠缠?”

他转头看向朱启建,又道:“至于万民伞的内容,不过是乡绅们的溢美之词,虽有夸大,却也无甚争议。杜之贵在城阳郡虽有瑕疵,但修渠通商、稳定民生的功绩,也并非全然虚假。今日审案,当聚焦于实证,而非这些捕风捉影之事。”

周启元闻言,如蒙大赦,连忙躬身道:“王爷明鉴!草民所言,正是如此!”

朱启建脸色微沉,却也不敢反驳齐王的话,只能悻悻地闭了嘴。钱尚书在一旁看着,眼底闪过一丝不甘,却也知晓齐王之意——今日之事,不宜节外生枝,需尽快了结。

齐王目光重新落回周启元身上,语气沉了几分:“周启元,本王再问你最后一次,你当日签字画押的供词,是否仍认?可有半句虚言?”

周启元身子一僵,抬头看了看齐王锐利的目光,又瞥了瞥两侧虎视眈眈的钱、朱二人,最终颓然低下头,声音带着几分疲惫:“草民认,供词句句属实,无半句虚言。”

“好。”齐王颔首,抬手示意,“既如此,带下去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