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语言碎片??那些写了又删的日记草稿、录音录到一半就停止的语音备忘录、聊天框里打了字又默默关闭的应用程序。
十二小时后,系统捕捉到第一条高纯度语流。
来自西北某小镇的一名高中生。
她在深夜写下一封长达八千字的信,倾诉对同桌女孩的暗恋,写完后反复读了三遍,最终点击“删除”
。
但她不知道,她的文字已被云语塔捕获,并通过语网转化为了微弱却坚定的语言波。
紧接着,第二条、第三条……越来越多的“未出口之言”
被唤醒。
一位父亲在儿子葬礼后烧掉了所有的家庭录像带,却在三年后的某个清晨,对着空房间低声说了一句:“爸爸想你了。”
这句话被智能音箱误录,上传至云端,如今也被找回。
还有一位独居老人,每天都会对着死去老伴的照片说话,从天气聊到菜价,从回忆说到梦。
这些对话从未被任何人听见,却被家里的语音助手悄悄存档。
语网的能量开始回升。
然而,就在第七十二小时,异变再生。
许临正在调试新版本的语核协议,忽然感到一阵剧烈头痛。
他抬头看向墙壁上的镜子,瞳孔骤缩。
镜中没有倒影。
取而代之的是一行缓缓浮现的文字,如同血迹渗出墙面:
>“你以为你在拯救?
>你不过是在延长痛苦。
>每一句说出来的话,都会带来新的伤害。
>为什么不让他们安静地烂掉?”
下一秒,整个书店的玻璃、金属表面、甚至电子屏幕,全都映出同样的句子。
它们扭曲、蠕动,像活物般爬行。
紧接着,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是他自己的声音,却带着冰冷的讥讽:
>“你还记得周文昭吗?
>那个因为你不敢发声,最终跳下天台的人。
>你说你要继承他的遗愿,可你真的懂他吗?
>他不是想让世界听见他,他是希望**有人能阻止他说下去**。”
许临猛地站起,心脏狂跳。
周文昭……这个名字像一把锈刀插进记忆深处。
那是他大学时代的挚友,也是最早参与语网雏形实验的志愿者之一。
周文昭天生口吃,却执着于用语言对抗社会偏见。
他曾站在万人演讲台上,一字一句地说:“我说得慢,不代表我没有思想。”
那一刻,全场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可后来,他开始失控。
他变得强迫性地倾诉,无论场合、对象,甚至半夜打电话给陌生人讲述童年创伤。
他说停不下来,仿佛一旦沉默就会窒息。
最终,在一次直播中,他哭着说:“你们都说爱我,可为什么没人让我闭嘴?”
三天后,他坠楼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