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脱下外套,准备梳理一下明天的工作,手机又响了起来,是李花。
“陈青,接待还顺利?”李花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很顺利,意向书已经签了。”陈青走到窗边,看着已经关闭了不少灯光的小区,感觉到一种安静和祥和。
“那就好。”李花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凝重,“不过,你要有个心理准备。董方那边,最近就没消停过。”
“他又怎么了?”
“听说他在几个下属面前发牢骚,说我们这是‘引狼入室’。”李花模仿着董方的语气,“‘京华这种国企巨头进来,资金、技术、管理都是他们说了算,我们县里还有什么主导权?到时候怕是连汤都喝不上!’”
陈青闻言,嘴角勾起一丝冷意。
内部的钉子,果然不会因为一次会议就彻底老实。
“跳梁小丑,不足为虑。”陈青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愿意闹,就让他闹。正好让考察组看看,我们石易县改革的阻力来自哪里。”
挂断电话,陈青脸上的寒意未消。
他从公文包里又翻出已经被自己翻看得有些不平整的《石易县县域经济发展构思(修订版)》,压在书桌上,手掌因为用力,让周围的轮廓的皮肤都微微发白。
他清楚地知道,与京华环境的握手言欢只是一场序幕,真正的硬仗,是让这份意向书在石易县的土地上,顶着明枪暗箭,生根发芽。
真正的阻力,内外都有。
董方显然并非是担心失去对“环保产业园”的管理权,而是担心自己在石易县的地位。
陈青对他的不满,他能感受得到。
而他对陈青这越俎代庖的大包大揽也非常不满意,这是架空了他常务副县长的职能,偏偏李花还全力的支持。
这一夜,陈青非常兴奋,脱离了以前遇到重大事件的谨慎小心,反而放空了自己。
洗洗早早就睡下了。
他很清楚,内部的认可与外部企业的青睐,只是为项目铸造了坚实的盾牌,而真正的考验,来自于即将决定项目乃至石易县命运的“裁判”——以严巡为首的省考察组。
省考察组抵达江南市的这天,不知道是为什么,天空阴沉不去,还飘着细密的雨丝,仿佛连天气都感知到了此次考察的凝重。
没有鲜花,没有成群结队的迎接人群,只有市委书记郑江、市长柳艾津率领核心班子成员,在市行政中心大楼门口静候。
一辆中巴车悄无声息地滑入广场。
车门打开,一个身着半旧深色夹克、身形清瘦、面容严肃的中年男子率先下车。
他目光平直,步伐稳健,与郑江、柳艾津握手时,也只是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除了简单的职务和问好之外,没有任何寒暄。
此人正是严巡。
陈青站在迎接队伍的稍后位置,冷静地观察着。
他注意到严巡身后有人拎着的公文包已经显得有些陈旧,边角甚至有磨损的痕迹。
跟随他的团队成员,也个个神情专注,并没有过多的语言,眼神都跟随着严巡的身影。
“严主任,一路辛苦,我们先到会议室稍作休息?”郑江的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尊重。
“不必了,郑书记。”严巡的声音不高,却自带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时间紧,任务重。资料都已经电子版发给我们了,直接开始吧。先去石易县。”
他的拒绝干脆利落,打乱了市里预先准备的接待流程。
柳艾津站在郑江身侧,脸上保持着得体的微笑,但陈青敏锐地捕捉到她垂在身侧的手指微微蜷缩了一下。
这位以务实强硬著称的女市长,在严巡面前,也显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这也难怪,决定她这个市长是否有能力改变江南市的经济状况,此次的成败筹码很重。
郑江显然对严巡的风格有所耳闻,从善如流:“好,那就按严主任的意见办。”
车队再次出发,直奔石易县。
陈青趁机先上了自己的车,先行返回石易县等待。
在车上,陈青收到柳艾津发来的简短信息:“严巡重实绩,厌空谈,数据务必精准,回答务必直接。”
陈青赶紧停在路边,快速的回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