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满清退守
大汉兴华三年十月二十八日,北方已经全面入冬,大汉皇帝聂宇班师凯旋。
确切地说,只有皇帝带着御营亲军和随行秘书团回来了。
回南京前,又专门叮嘱警醒了一番新任衍圣公孔广杓,令其好生在曲阜县配合官府,编户齐民,安抚北地民心,莫要效仿已经被灭族的北孔,起什么歪心思。
这是代价,聂宇下旨处决了北孔衍圣公,又把北孔家族几乎灭族,只剩大猫小猫两三只。
读书人骨头软归软,但皇帝都这么去杀人了,他们肯定会有怨气南宗衍圣公的继任,就是拿来安抚他们的怨气,让他们不要背地里瞎搞,同时也让衍圣公的神圣性遭到破坏。
只要皇帝愿意,衍圣公犯错了也可以杀,也可以被灭族,不存在什么圣人后裔就能免死的惯例。
等北方安抚差不多,聂宇肯定是要把衍圣公在曲阜县移出来,而且还不能移到内地,起码移到辽东、新疆、西藏这些边疆区再去教化百姓。
曲阜留了个衍圣公,皇帝带着亲军回南京,剩下的北伐各路军团,全都各有调令安排。
第二师和第五师作为征伐山东的主力,全都留驻山东过冬。前者驻扎济南府,协助济南府维持军管,稳定秩序。后者驻扎临清州,沿着大运河防备清军狗急跳墙,南下攻打山东。
十三师移驻武定府(惠民),负责协防策应第二师和第五师主力。
三个师的军需粮草,全由山东省和大运河补给提供。
十一师留驻大名府,第七师驻扎彰德府,十二师调往怀庆府,分别防备清军从山西和直隶南下,对河南造成威胁。军队粮同样通过大运河北上,再由黄河转运补给。
第九师则继续留在河南,负责清剿河南余部的贼寇土匪。
河南糜烂太久了,也烂的太狠了,不只是自莲教徒多,活不下去跑上山当土匪山贼的也多。
再加上大战刚刚打完,白莲教和清军都被从河南踢出局。不少白莲教徒、清军残部又不投降,也不逃跑,反而成了流贼土寇,应该说他们本来就是流贼土寇,扯了官兵和白莲教的大旗。
正好可以让第九师负责剿匪,也能让新兵都见见血,权当实战练兵了。
第八师驻扎陕州,第十师南下移驻湖北郧阳府,防备已经入陕的白莲教再跑回汉地作乱,他们的军粮都由湖北粮仓提供补给。
山东、河南二省的天理教义军,还有山东及时倒戈投降的绿营团练,当中的大部分都已经被解散为民。
河南破坏得太严重,人口起码去了五成还多,这么多的人丁缺口,都需要补充恢复。
只要不是八旗,那一律都可以从轻发落,这样起码能省下大笔的移民财政支出。
毕竟,大汉不是满清,满清移民真就只移民,完全不管移民百姓的死活。死光了就继续移民,直到活下来的移民百姓填满四川为止。
最好笑的是,四川被屠空的屎盆子,还被扣在了张献忠头上。
确实,张献忠肯定不是好人,但张献忠又不是傻子,把四川屠空了,拿锤子跟满清打仗。
而且,战报数据可以骗人,战线可骗不了人,张献忠把四川屠空了,居然还能顶着满清反复拉锯十几年,甚至还一度反推回了湖广。
这特么亡灵法杖搓冒烟了都做不到啊!
总之,现阶段大汉对山东、河南二省的规划,还是以优先恢复民生为主。
第一年,只剿匪和分田编户齐民,让河南、山东二省能够恢复生产,粮食不够就从南方支调补给。
第二年,山东往河南缓慢移民,恢复抛荒土地的开垦,同时尽可能产出粮食。
第三年,山东、河南二省恢复粮食自足,并且能够为前线驻军提供部分粮草和民夫征调。
三年时间干成这么多事,对比满清已经很快了,满清可是移民了上百年,才把四川恢复过来。
大汉这边能有这么快,既有新政政革的功劳,也有后世科技的开挂。
无非化肥大法,让粮食亩产倍增罢了。
这里的化肥并非商城提供,而是全靠土法化学手搓,具体原理就是利用土法炼焦煤,配合硫酸溶液制取氨气的硫酸铵肥。
炼焦煤搞到容易,硫酸溶液同样也不困难,中国的炼丹师早在汉代就已经学会怎么制取硫酸溶液(绿矾和胆矾),用于炼丹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