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大唐腾飞之路 > 2051 算计(第1页)

2051 算计(第1页)

“水龙客栈?怎么不干脆起名叫水龙头?”

下了马车,站到客栈门口,萧寒仰头看了眼客栈门楣上悬挂的匾额,不禁翻了个白眼,低声嘟囔了一句。

启明十年春,长安城外的柳絮如雪纷飞,飘过渭水长桥,落在新修的“问舟码头”上。此处原是荒滩,如今却帆影连绵,百舸争流。这些船不载丝绸,不运铜钱,专为运送“问题”而来??自各地问塾、村社、工坊寄出的民信,经由“问驿快舟”三日一班,直抵明声堂前的收文井口。井已改造成青铜巨鼎,上刻《万问典》首章:“言不可止,如水东流;问者无罪,闻者足戒。”

裴昭此时已年近六旬,两鬓霜白,仍每日亲临鼎前,监督拆封。她身后跟着一名少年助手,名叫沈砚,乃沈禾族孙,自幼盲眼,却耳力惊人,能凭纸张翻动之声辨出字迹深浅,进而判断写信人情绪。他常说:“愤怒的笔压得重,悲伤的墨渗得深,而希望……希望的字是轻的,像风刚吹起的一片叶。”

这一日,沈砚忽停手,指尖抚过一封信封边缘,眉头微蹙。“裴先生,这信……不对。”

“怎么?”

“封泥太新,像是昨夜才盖。可邮戳却是三个月前从陇右发出的。”

裴昭接过信,细察封印,果然有重压痕迹,似曾被拆开又复原。她不动声色命人取来温水,轻轻化去封泥,抽出内纸??竟是一张空白素笺。她凝神片刻,将纸迎向阳光,隐约显出几行淡红字迹,如血隐于水。原来这是用“隐墨药水”所书,遇热则现。

字迹浮现:

>“若你读到此信,我已不在人世。我是杨元衡旧仆之子,藏身礼部文书库十年,亲眼见他死后仍有余党潜伏朝中。他们改诏令、换奏报,在‘问籍’中做手脚,名为‘清源行动’。最可怕的是,他们已在‘帝王问匣’中埋下替身匣,三年来陛下所阅之信,半数非民间真声!我冒死抄录名单,藏于洛阳老宅地窖青砖之下。望速查,否则‘静渊’未灭,反将借刀杀人……”

信末无名,只画了一只闭目的眼睛。

裴昭指尖冰凉。她立刻召来幽声专案司主官崔执之子崔慎??这位青年继承父志,眉目冷峻如铁。他听完陈述,沉声道:“此事需暗查。若真有‘替身匣’,则近年所有帝王批复皆可能失真,动摇国本。”

二人商议良久,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沈砚带信赴洛阳寻地窖线索;另一路由裴昭亲自入宫面圣,试探虚实。

当夜,裴昭步入启明殿时,新帝李熹正在批阅奏章。烛光映着他花白的鬓角,已有几分当年李恒的影子。他见裴昭到来,并未抬头,只道:“今日拆了多少信?”

“三百七十一封。”

“我回了几封?”

“十封,一字未假手。”

李熹点头,嘴角微扬,似感欣慰。裴昭却心头一紧??这正是问题所在。皇帝每日亲笔回信十封,早已成为天下楷模。可若有人提前筛选信件,让他只看到温和无害的问题,那这种“勤政”,岂非也是谎言?

她缓缓取出那张显影后的信纸,置于御案之上。李熹读罢,面色不变,良久方道:“朕知道杨元衡余党未尽。但你可知为何我不曾彻查?”

“愿闻圣训。”

“因为一旦动手,必牵连甚广。如今‘百万民问推选’刚立十年,根基未稳。若暴露出连皇帝都被蒙蔽的事实,百姓会怀疑整个体系是否只是幻象。”

裴昭跪地叩首:“可若不查,才是真正的崩塌。今日欺君,明日便可篡法。陛下所守之制,不在表面清明,而在真实不欺。”

李熹闭目良久,终叹一声:“你说得对。传崔慎,即刻启动‘破镜计划’??彻查近五年所有进入帝王问匣的信件来源,比对原始投递记录,找出替换节点。”

三日后,沈砚在洛阳废宅中掘出陶罐,内藏一卷牛皮册子,详列参与“清源行动”的官员姓名与分工。为首者竟是现任尚书左丞徐延年,此人出身寒门,早年以“直言敢谏”闻名,曾因反对权贵侵占农田被贬三年,复起后步步高升,被誉为“问政典范”。谁料他竟是伪装归顺,实则借改革之名,行控制之实。

证据确凿,李熹震怒,当廷下令拘捕徐延年。审讯之中,此人竟仰天大笑:“你们以为我在破坏问政?不!我是在拯救它!百姓越问越多,欲望无止境,今日要减税,明日要分田,后日是不是要废君主?若任其发展,不出十年,天下必乱!我所做一切,只为滤去狂言,留下理性之问,让制度平稳前行!”

裴昭亲赴狱中质问:“那你凭什么决定哪些声音该留,哪些该灭?”

徐延年冷笑:“就凭我看清了你们看不见的后果。你们崇拜‘问’,却忘了‘治’需要秩序。没有节制的自由,终成暴民政治。”

裴昭沉默片刻,反问:“那你母亲呢?她是不是也该被‘节制’?据查,她本是岭南农妇,因上书请求减免孤寡赋税,被你亲手划入‘缓议’,最终饿死村中。”

徐延年骤然色变,浑身颤抖,良久低头不语。

此案震动朝野。李熹下诏,将徐延年及其党羽共四十三人,全部削籍流放南海潮力工坊,终身劳作赎罪。同时颁布《问源律》,规定:

**凡经手民信者,无论官职高低,必须在信封背面签名留痕;任何替换、删改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处斩,家属贬为庶民,三代不得入仕。**

更令人瞩目的是,朝廷宣布重建“帝王问匣”制度。新匣以玄铁铸成,双钥分管:一钥归皇帝,一钥归“百问监察院”??由各地推举的平民代表组成,每季轮换。开启之时,须双方同时到场,并有三名独立史官现场记录。此外,所有信件内容将在回复后三个月内公开刊行于《民声公报》,供全民查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