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啊,方才还说,瑢哥儿也没有亲兄弟,总是臂膀越多越好,杨家族内这些人,只怕也不中用。你弟弟那边,他能成器,瑢哥儿就多了依仗。我也和你说句实话,虽说瑢哥儿叫我弟弟一声舅舅,但你我心知肚明,毕竟不是亲的。”
秀娥只觉得,春姨如此反复,自己已经说过许多次了,但春姨这心中还是忐忑,还真是,心累。
“我,我……”春姨抖着唇,秀娥拍了拍她:“你担心什么,以后你福气还长,安安心心地过你的去。”
“我就怕,被人说我僭越,说我各种不是。”春姨的声音低如蚊蝇,秀娥笑了,这天下,喜欢说人的多了去了,而被说的人,往往还觉得,自己哪里做错了,真是无奈啊。
“我晓得,晓得大奶奶不在乎,但我在乎。”春姨又抬起一双眼,这双眼已经红彤彤地,秀娥笑了:“你不信你自己,那就要信我,我说不在乎,你就要跟着我不在乎。”
“是!”春姨习惯地应是,应完,春姨才明白过来,自己到底做了什么,春姨急忙伸手捂住嘴。
第四百三十二章
秀娥已经噗嗤一声笑出来:“好了,你先回去歇着吧,我也要歇着了,这还有不少事儿呢。”
春姨不敢询问秀娥还有什么事儿,只能为秀娥关好门,见到里面的蜡烛吹灭,春姨不由苦笑,自己永远不能像秀娥一样,那样坦然,那样大度。但是秀娥说的对,自己的弟弟有才学,那为什么还要打压呢?
能为宋家光宗耀祖,到时候,瑢哥儿也多了依仗。至于苏家,春姨隐约听出一些,秀娥话中的不尽之意,仿佛苏家,秀娥现在不再放在心上一样。
春姨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按秀娥说的去做。第二天秀娥早早就往铺子里去,春姨着人把宋章澜请进来。
宋章澜今年已经十六了,身量越发高了,下巴已经生出了些胡子。见到姐姐,宋章澜难免就想起了原先的那些不快,宋章澜站在那里,也不和姐姐说话。春姨已经走到宋章澜面前,拉起了他的手:“我晓得,你前些日子还在兴头上,我的那几句话,你难免会放在心上。”
“我又没有做错。姐姐,我是良民,我宋家三代都是良民,爹娘当初要钱救急,把你卖进了杨家,但这些年,爹娘对你,都事事听从。姐姐为何要因为我中了个案首,就大惊失色,觉得我宋家不配呢?”宋章澜毕竟还年轻,把心中所想的,全都说了出来。
春姨瞧着弟弟:“那你也晓得之后的那些风波。”
提起那些风波,宋章澜微微低头,就听到春姨缓缓地道:“我虽然只是个后宅妇人,但也晓得,等你以后,真侥幸做了官,那时候这些质疑只怕更多。”
“但我能挺过去,姐姐,你可晓得《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人也,必将……”宋章澜还没有背完,春姨就摆手:“我晓得,那都是些大道理,但我是个内宅妇人,我所晓得的,只有我自己认为的道理。你总要,亲身经历过,才会晓得那些质疑,并不是那样容易过的。”
“我会的!”宋章澜的声音再次变大,眼中也炯炯有神:“姐姐,先生说,等我再读几年书,就可以去试一试秋闱,姐姐,我也晓得,你在这宅门之中,先是做丫鬟,又是做妾,定然是有一些苦楚不能说出口的,所以姐姐才想要我藏锋守拙,但姐姐,有时候,有些事情,由不得我!”
宋章澜说的十分坦然,春姨久久地盯着弟弟,仿佛看到了昨天秀娥的眼睛,还有秀娥的坦然。春姨不由笑了,既然如此,自己在这慌乱什么呢?秀娥会去主张,自己的弟弟也会主张,自己再来反对,岂不成了,庸人自扰?
“那你以后,好好读书。”宋章澜看不明白春姨眼中的神色变化,但宋章澜听得懂春姨这句话。于是宋章澜对春姨点头,欢欢喜喜地走了。
春姨看着弟弟离去的背影,想起了许多许多,还有昔日,杨大爷去世后,秀娥进门,自己生下遗腹子,那时候有人怎么说的,想要挑唆自己和秀娥争斗,说要给秀娥一个好看,要秀娥晓得自己不是吃素的,这样才能占得先机,让秀娥不要把自己卖掉。
幸亏,那时候没有听那些人看起来好心好意的话,才有今日。也是,在家里争这些又有什么用呢?争来的,也不过是个坐吃山空等着瑢哥儿长大的杨家,而不是现在这样,四季衣衫都不重样的,身边下人们,都十分听话的杨家。
“给大奶奶准备的点心准备好了没有?”春姨收起思绪,轻声询问秋儿。秋儿已经笑着道:“都准备好了,我这就让外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