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祁字大旗高高扬起,厉复行的大军,向都城大门,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不负昭明帝所望,祁王殿下当真反了。
三四一、逼宫
厉复行早有准备。
他让朱允鸣编了一套儿歌,早早地就通过黄口小儿的口,散播到都城百姓们的耳朵里。
“陌上狡兔窟连窟,晴空飞鸟排对排,良弓何处藏匿尽?已做柴薪烹黄狗。北有荻,南有明,何人可保故土宁?宁拥祁,不为奴,家园平安乐业足!”
百姓们早就心慌慌的,心里对祁王殿下充满了同情和保护欲。
于是,当厉复行的大军刚刚行到城门口的时候,还未开始发起攻城,城中的百姓便和守军们一起,打开了城门迎接祁王殿下的大军入城。
百姓们才不管厉复行是要造反还是干什么,皇宫里面住的男主人是谁,跟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在他们看来,祁王殿下才是能保护陈国,保护百姓的人,他们愿意让厉复行进来,希望厉复行能继续保护他们。
甚至在厉复行大军进城的时候,满都城的百姓们自发地拿出了自家的香案美酒,沿街摆的满满当当的,山呼着:“恭贺祁王殿下凯旋归来!恭贺祁王殿下凯旋归来!”
大军行进的路上,热情洋溢着要给祁王殿下送红鸡蛋的妇人比比皆是,富绅和德高望重的宿耄被众人推举着走到厉复行的马前,双手托着陈年的美酒,要代表百姓们给厉复行敬酒。
甚至还有家里新添了人口的人家,喜气洋洋地把刚满月的孩子抱出来,举到厉复行面前,央求祁王殿下给孩子赐个好名字。
……
一场叛军攻城的大战,不费一兵一卒,愣是被都城的百姓们活生生给弄成了英雄凯旋仪式。
至于昭明帝朝堂上的那些肱股之臣,早就被厉复行领进城的十几万人的人马,以及满城百姓激动万分的情绪给吓坏了。
有聪明点的,早早拉着全家人挤到街上,加入了迎接祁王大军的队伍里。
有因为胜负未明,不愿沾染是非的,则关闭了府上大门,严厉呵斥一家老小,至次日天明之前,任何人不许出门。
当然,也有那冥顽不灵,对昭明帝死忠到底的,趁着街上人多眼杂,偷偷进宫去给昭明帝报信去了。
昭明帝没想到厉复行竟然真的敢反,还反的这样公然,这样迅速。
毫无准备的他慌了神,竟然全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应对才好。
还是他的朝臣建议,让他立刻调动三千禁军,死守宫门;发布讨逆檄文,要各地驻军火速进宫勤王;另外,密令京兆尹立刻调动人手,就在城内和逆贼展开巷战,凡遇反抗者,无论军籍民籍,格杀勿论!
至于都城内的百姓会死伤几何,已经不是昭明帝关心的范围内了。
在他眼里,此刻最重要的,是保住他的皇位。
昭明帝一一照办。
只可惜,杯水车薪,亡羊补牢,他的这些负隅抵抗,一点用处都没有。
各地的驻军接到勤王的诏书,最近的也要数日工夫。厉复行的大军已经逼近宫门,远水解不了近渴。
更何况领军的将领愿不愿意来勤王,还不一定呢。更有甚者,跟着厉复行进城逼宫的人马里头,就不乏各地的驻军。
京兆尹倒是个老老实实的人,饱读圣贤书,一脑门的忠君思想。自打接到了昭明帝的诏书,便以为这是自己报效朝廷的时候到了。
他斗志昂扬地立刻调动衙门里当差的衙役们,不管当值的不当值的,一律喊了过来,集合在一起,也是浩浩荡荡的队伍。
可惜,这些衙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