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活。
半个月后朝廷派来赈灾官员坐着马车,从会阳边境进入辽东,只是她们越走越靠近辽东,看见一群人在官道上修路,同时还有衙役和身穿绿色短卦,短卦上写着“志愿”两个字的女人。
只见衙役和这些穿着奇怪的人来回走动在干活的人群里,这一幕让前来赈灾的官员懵圈了。
其中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少女,从马车探出脑袋疑惑的想着,辽东不是有一万多难民吗?怎么辽东知府还有闲情修路?
带人修路的吴夫人,陈夫人。
两位夫人才和修路的人说,接下来要放青砖,就看见远走来的一行人,两位夫人对视一眼,从对方眼里看出来人是什么人后,两人快步走到领头女子跟前道:“在下……轻差大人。”
马背上的“孙承”看着到她跟前的两位女子,指着路边上拿着锄头挖地的众难民,道:“你们这是做什么?”
吴夫人,陈夫人把孙殷浩带她们干的大事说出来,最后有些得意的告诉孙承,她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前来她们辽东的难民感受到一丝温暖。
孙承:“……”
我信你们个鬼。
孙殷浩是她自己生的女儿,孙殷浩有几斤几两她还是知道的,孙殷浩能带动这些抠门的富商出资修路,建水渠。
如果不是背后有人出谋划策,打死她都不相信自己女儿能想到这些事。
想到是另外一回事,想不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关键能带动这群平日嚷嚷没钱的富商。
啧!
孙承和后面的侍卫心中带满好奇到辽东城门附近。
好家伙,她们竟然看到了什么?
这里虽说的确有难民留下来的痕迹,但看着一排排整齐的木头房子和道路上玩耍的孩子,她们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上书回来说,聚集一万多难民的府城。
孙承这个心啊,不知要如何表达内心的复杂感。
庆幸的是,女儿任职的府城没有爆发难民起清军,女儿在知府位置上还做的好好的,同时能把这些难民安顿好。
复杂的情绪是,女儿又在她不知道的地方成长了。
第三百三十七章
孙承她们大队人马在城门口看着欣欣向荣的难民营,突然城门外十字路口处传来熙熙攘攘杂吵的声音,只见前方有百来个人带队扛着什么东西回来。
方青今天和孙殷浩她们去挖水渠的地方看建水渠进度,因为运气太好,遇到一群野猪窝,她带着李一李五李六和图佐,把这群野猪一锅端了。
等她们打完野猪,竟然发现有二十头大大小小的野猪。
她们想到城外难民这段时间干的活多,如果不吃点油水不行,所以她要带李三……她们又进山打了十来头野猪,现在和孙殷浩跟盛夫人带着一百多个人把野猪扛回来,准备给辛苦的难民们加个餐。
留在难民营干不动活看守孩子的老人们,在见到方青她们扛回来的野猪,从同样逃难到辽东女子口中得知晚上加餐时,这些留守孩子的老人自告奋勇去指定杀猪的地方帮忙。
而好长时间没吃ròu的孩子,小跑跟在方青一行人身后,拍着小手蹦蹦跳跳的开心说:“今晚吃ròu,今晚吃ròu?”
方青和另一个难民女子扛着头野猪,看见这些单纯的孩子,她发自内心的笑了,再次觉得自己坑那些富婆是坑对了,只要这些单纯无辜的孩子有个安身之所,她觉得这是她来到这个时间这么多年,第一次做对这个王朝有意义的事。
孙殷浩这段时间跟众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时同样跟着一个难民扛着一头猪,跟小跑在她们身后的孩子说话。
孙承远远的见走过来的人群,见前面穿着官服扛猪的人,只觉得自己眼皮直跳。
简直不敢相信前方扛猪的女子,是她那个曾经万般宠爱的孩子。
孙殷浩其实已经看见站在城门口那一行人了,只是她也是有脾气的,她现在暂时不想去搭理忘了她的人面前打招呼,再者她还扛着野猪呢,更没时间去搭理那几人。
上官婉晴同样看见扛野猪回来的人,在孙承耳边道:“敬国公,他们这里生活压根不像灾区。”
孙承在上官婉晴说这句话,作为老母亲的她有些骄傲的,毕竟不是人人有本事把上万难民安排井井有条,她女儿能做到大灾面前带动抠门富户出资建水渠修路,没让流民爆乱,反安把这些人爱抚下来,给她们吃饱有一个温暖收容之地,在她孙承眼里,她女儿就是天底下最好的文官,所以孙承老太太霸气大手一挥道:“走,我们去看看她们准备要干嘛?”
上官婉晴看着扛猪回来的众人,她早就想去孙殷浩她们那边看看了,敬国公说要去看,那当然要去看了。
方青她们把猪丢到地上,三个衣着华贵的女人坐在旁人放好的凳子上,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