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礼仪是真多。”
周成心里腹诽了一下。
他也是见台上县令大人和教谕二人动筷后,才开始动筷子。
“城南城北此夜同,好景难消一豆蔻。”
“在处何忧年迈弱,踏歌前行月明中。”
婉转的女声缓缓响起,一字一句扣人心弦。
“好!”
“妙极!”
苏景辰和邹如是先是愣了一下,这才回神大声开口。
“好一句在处何忧年迈弱,我等赏景于当下,未来之事不用去忧愁。”
苏景辰脸上露出赞赏的神色。
邹如是点点头,“豆蔻年华又岂是再好的景物可比的,妙妙妙,老夫也曾年少过。”
“忆往昔,时光如白驹过隙,年少不可再求。”
场间中众人也都还在回味赵芸儿的诗句,一诗就将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坦然接受,写得绘声绘色。
“好诗。”
周成坐在座
位上,看着二楼中央的赵芸儿,很是认同的点头。
柳蓉蓉压着嗓子,“夫君,你能不能做出这种诗句啊?”
“嗯?”
“作诗乃是有感而发,更多的是作诗人内心的瞬间人生感悟,夫君同赵小姐不是同一人,很难做出此诗。”
周成很是坦诚的解释。
柳蓉蓉似懂非懂的点头,“夫君肯定也可以的。”
“多谢县令大人,苏教谕点评。”
赵芸儿再次拱手,面带微笑的回到了芝兰诗社队伍中。
她本是有单独的桌子,可她没有过去坐,邹如是也就任由着她,谁叫人家父亲和自己还有那么一点点交情在。
“赵姑娘已然出诗,那我也出一首。”
青云诗社中同样一个男子站出来,他单手负立整个人玉树临风,仪表堂堂。
“这是谁?”
“不知道,没见过。”
“此人这般气质,想必家世不俗,按理说我等应该认识。”
“莫非不是我青田县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