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她还是北洲神主云暮色的记名弟子。
宁小枝、小芊君二小,也会跟着,一個负责煮茶,一个负责准备点心。
正好也能躲开迎新接旧等各种庶务。
郭暗又从牛皮袋里,拿出了一封密信,递了过来。
郭暗立即走进了书房,他的手臂夹着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是一卷邸报新稿。
郭暗道:“刚刚收到密信的时候,钟夫子和韩副山长讨论过了,他们觉得舞雩太子应该能平定这次风波。”
书院散在北洲的风闻使者,归《北洲百家纪事》管,《北洲》主笔官树春老夫子,是第一经手人。
今天是新一年开山纳新的日子,既然答应了二师弟、钟老夫子他们,要给新生员们开一堂课,作为代山长,李往矣自然不好食言,要做一些准备,写一些东西。
当然一个新事物,一门新学问,【变之大道】的出现,肯定不会被所有人欢迎,有很大可能会引来不小的风波。
“看来南楚京城是真的出现了变故,南楚皇朝关系着整个南境的稳定,舞雩太子又是谢山长的心上人,未来的山长夫人,咱们不能坐视不管,说不得我得再走一趟南境。”李往矣思忖着说道,很是担心南楚皇朝的局势。
不过也没法说什么,毕竟他闲散惫懒的性子,整个寒山上院的老人们都知道,风评已然是这样,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改过来的。
郭暗与余渡白负责的《天下逸闻》,负责其他八大洲的情报、消息。
余喜书也会在,不过她更多的时候,是在看自己的书,偶尔听大师伯、先生、夫子们讨论几句,然后便开始发呆。
作为北洲四大儒家书院中,第一个招纳新生的书院,有很多新生、家长慕名而来,不少都出自北止戈洲各大王朝或者修行世家。
李往矣更加意外:“南楚新皇还没有出来?风舞雩不是当仁不让的太子么,这是上代楚皇几年前就立下的,怎么生出波折来?”
小芊君听到动静,立即化作一道翠影,从笔筒飞出,落地的时候变作一个漂亮小姑娘,迎了上去。
李往矣翻了个白眼。
看到精致漂亮,充满灵气的小芊君,郭暗露出了一个和蔼的笑容,问道:“小芊君,你大师兄忙完了吗?”
也不知道是听进去了在思考,还是单纯地神游天外。
风舞雩不仅深受上代楚皇的宠爱,而且在十八岁那年击败了一众皇叔与皇兄、皇帝,赢得了南楚太庙的认可。
“如果舞雩太子有向书院求援的意向,必须第一时间回禀书院,不可延误!”
“不过,我有个建议。”
郭暗道:“山长这【变之新道】,与山长所治之《易经》关系紧密,甚至可以直接说是脱胎于易学,为了更好地宣扬,让其他人更好地接纳,不如更名为【变易之道】。”
“就算南楚太庙因某些原因,重做了选择,有东华山当靠山,舞雩太子应该也不会输。”
李往矣颔首道:“话是这么说,不过此间之事还是不可大意,让官老夫子多派几位风闻使者到南楚国去,务必要随时掌握南楚朝廷的动向。”
“书院待在附近大城的风闻使者第一时间赶过去,被挡在了外面,用尽各种秘术也进不去,只能通过天机罗盘,观察到城中可能出现了圣境大战。”
按说寒山书院在北洲各大圣地中,第一个开山纳新,风舞雩当派使团前来,顺便送几个皇室弟子入书院才对。
“这个消息,是刚刚传回来的。”
有南楚太庙和北洲神主加持,谁能挑战她的地位,竞争这南楚新皇?
郭暗闻言摇头道:“本来南楚朝廷上下,也拥戴了舞雩太子为新皇的,但是不知道为何南楚太庙,却迟迟没有送出登基诏书,所以此事也就一直耽搁着。”
二是邀请各大洲饱学之士,共赴寒山,一起研究大魏京师地宫下,超级裹尸布铭刻的那段岁月中,那位十三境大修士,留下的那一行血书。
“而山长你联络风雪崖叶归人、兵势峰赵白马、天禅寺三悟、琅琊学宫王守拙、邀月宫柳飞星,一举铲出黑天圣殿北洲分殿,大出风头,所以大家都想与书院结一份香火情。”
李往矣扬手:“子明请说。”
如何处理与儒门的关系,或者说如何让尚且幼小,需待成长的新道,尽量避免过早与儒门冲突,是一件值得思考的大事。
每到晚上,吃过晚饭,处理完各自手头事务后,年轻的夫子们都会聚在李往矣的院子里,共同探讨新道。
大部分夫子,对于这门新道,还是持肯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