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过去总说,小九这孩子打小就机灵,先帝的子嗣中,无人能出其右。”
“可现在想想,先帝留下的十四个公子里,又有谁的心气儿能比小九还高、又有谁的性子,能比小九更烈呢······”
···
“还记得当年,太宗孝文皇帝尸骨未寒之际,先帝带着太后去游上林;”
“途中,太后如厕,突现野彘一头,不管不顾也跟着太后进了茅厕。”
“先帝先持剑去救,却被当时的中郎将郅都所阻拦。”
“为了这个事,小九便在司马门内‘潜伏’数日,终于抓住机会,一拳砸青了郅都的眼眶······”
“——为了这事儿,小九还在我这里挨了顿板子,又被故薄太皇太后教训了一番。”
“可即便是这样,小九也还是没有善罢甘休,在那还是个娃儿的年纪亲自上了早朝,弹劾郅都玩忽职守······”
“直到先帝将郅都罚了俸、停了职,小九才暂时作罢,后来又和郅都彼此结了心结,才算是略过此事······”
···
“再后来,晁错不知得了谁人指使,竟使人挖开了太庙的外墙;”
“小九和老七得知,更是当即便出了故安侯府,召集街上巡视的北军卒,便将晁错的宅邸围了个水泄不通。”
“要不是先帝派人阻止,说不定那日,晁错就要死在小九一声令下。”
“——为了这事,小九被先帝用传国玉玺咋断了叉骨,还被投进了廷尉大牢。”
“可纵是如此,小九对晁错,也至今都还耿耿于怀,甚至还特地将晁错派去了北地——边墙最容易遭受匈奴人入侵的地方。”
“想来,小九也并不是真的想让晁错建功立业,从而得以官拜丞相。”
“小九只是想给晁错一个好的结局——为国捐躯,保全家族,晁错便算是在小九临朝的前提下善终······”
平和的话语声在耳边响起,只引得刘胜顿时面生追忆之色,心绪悄然回到了许多年前,自己‘年少轻狂’时做过的那些糊涂事。
良久,终还是强迫自己从思绪中回过身,似笑非笑的低下头,佯做随意般言笑道:“都是儿时做下的混账事罢了,皇祖母怎还揭人短?”
却见窦太后闻言,只悄然敛去面上笑意,抬起手,轻轻抚了抚酸涩的眼眶;
之后又悠然发出一声哀叹,才在刘胜那只被自己握住的手上又拍了拍。
“小九心气儿高、性子烈,我是再清楚不过的。”
“这次的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立了秋,小九,就要及冠了。”
“最晚不过明岁开春,小九就要行冠礼,加冠成人。”
“而后,便是亲政······”
如是说着,窦太后便缓缓侧过头,虽已完全看不到刘胜的面庞乃至是轮廓,也还是强迫自己,大致看向刘胜面庞所在的方向。
“刚从代地来长安的时候,太宗孝文皇帝曾像我抱怨:做了皇帝,就有些人不人、鬼不鬼了;”
“太宗孝文皇帝驾崩之后,先帝虽不曾明说,但也明里暗里同我发牢骚,说本以为做了皇帝,就是天底下最自由的人,不曾想,却成了天底下最瞻前顾后、最为琐事所牵绊的人。”
“小九可知,这是为什么?”
“——因为在即位之初,太宗皇帝和先帝都认为:做了皇帝,就再也没有了喜、怒、哀、乐的权力,也自此和七情六欲没了干系。”
“但最终,太宗孝文皇帝和先帝,都自己弄明白了一个道理。”
“皇帝,并非是不能有喜怒哀乐,也并非是不能有七情六欲;”
“只是皇帝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不能像寻常人那般毫无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