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是肖蕾传过去的。
这是炒作的一部分,也是魏名扬的主意。
从现在开始,他就要炒作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前,一定要让美国人家喻户晓。
这就是一种广告。
从那之后,不时就是这部电影的报道在《纽约时报》上出现。
像是:为了完成这部伟大电影的拍摄,霍华德·休斯在天津要新建一个飞机制造厂;
为了完成这部伟大的电影拍摄,霍华德·休斯在天津跟当地军阀合作新建了一个汽车厂;
合作办了一个发动机生产厂。
霍华德是一个导演不假,同时还是飞行家,商人。
在天津修建一个飞机制造厂,不但能够为电影提供各种飞行器,也能够生产飞机出售。
这才是魏名扬最终的目的,引诱这位天才的飞行家,发明家过来投资。
人家为了拍摄电影组建的飞行大队,就比国军所有的飞机加起来还要多。
性能也是世界最好的。
已经在天津住下来的霍华德·休斯跟魏明扬交流时间越多,越是为魏名扬那些天才的想法震惊。
他当然不知道魏明扬的那些想法,都是后世实现了的科技。
最关键的是魏明扬不但有天才的想法,还有足够的实力为这样的想法买单。
霍华德没有见过那些飞行器,像是魏名扬说的能够把人送上月球的火箭,空中的卫星。
但是他有远超魏名扬的动手能力,同时他也有足够的实力去为这些想法买单。
霍华德·休斯听魏明扬说喷气式发动机可以让飞机载重超过上百吨,时速超过一千公里。
一直在追求更高更快的霍华德·休斯当下就决定要跟魏名扬开一家喷气式发动机研究所,专门研究生产喷气式飞机。
就在魏名扬努力的时候,鬼子也没有停下来。
华中、华北的失败让它们意识到了火炮威力不足只能够挨打。
这段时间也在加紧研制新武器。
它们的战防炮打不动魏名扬这支队伍使用的坦克。
只能够向大哥德国求助,从德国引进的大炮设计图。
但是鬼子的资源有限,一直本着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德国人的设计图纸,鬼子拿来后是绝对不会原样生产的。
它们要做一个本土化改进,减少一些它们认为不必要的设计和浪费钢材的地方。
结果就是拿着图纸生产出来的大炮,性能远远低于德国人的大炮。
对于鬼子来说,只要节约了钢材和成本,性能缩点水,它们也是可以接受的。
受到了国军坦克安装防空炮的启发,也尝试着在自家的坦克上面安装上了防空炮。
陆军在研究坦克、大炮、招募兵员训练。
上一次的大败,让鬼子从朝廷到普通百姓全都憋着一股坏:
它们想要再打一次,为上次的失败挽回面子。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一九三九年九月。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闪电战一下子占领了波兰大部分的国土。
收到这条消息的时候,魏名扬放心了:世界虽然在改变,大势却从来没有变。
虽然这样的验证是用了一个国家的苦难来实现的,但是魏名扬心里毫无波澜。
他不是一个普信者,他认为无论作为一个丈夫还是一个军长,或者是三个省的公署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