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黑手很明确??那些既得利益集团中最清醒的一批人。他们知道武力镇压只会激起更大反弹,于是转而采用“温柔的反噬”策略:让你爱上共感,然后让它成为你的牢笼。
苏星闭目沉思良久,忽然笑了。
她起身走向沙丘北侧,那里埋藏着一片从未启用过的紫色叶片残片??第九片叶,并非自然凋零,而是她在某次冥想中主动剥离的“执念之壳”。
她将手掌覆于沙面,低声唤道:“林远舟。”
风起。
沙粒翻涌,残叶缓缓升起,化作一道微弱却稳定的频率脉冲,直射电离层。这是她与母树之间的**紧急协议信道**,只有在确认“人为恶意干扰”时才能启动。
三分钟后,全球所有正在运行的共感缓冲区同步激活防御机制。那些潜伏的数据毒株被逐一识别、隔离,并逆向追踪源头。
七个小时后,位于格陵兰冰盖下的秘密数据中心暴露。
画面显示,一间全封闭控制室内,五名身穿白色实验服的研究者正紧张操作终端。墙上投影赫然写着项目代号:“普罗米修斯之火??可控共感社会模型”。
主控台上摆放着一份档案,封面照片是一名年轻女子,眉眼温柔,笑容恬淡。
苏星认得她。
那是她前世的母亲,苏晚晴的挚友,也是第一位自愿参与早期共感实验的志愿者??**陈知遥**。
档案标题写着:“情感净化计划?第二阶段:清除不可控变量。”
原来,当年所谓的“实验事故”,根本不是意外。陈知遥并非死于脑波过载,而是因为她在完全觉醒后,公开宣称:“我们不需要神,我们需要彼此。”
这句话动摇了资助方的根本逻辑??他们想要的是一个由精英掌控的“情感管理系统”,而不是一场全民自发的灵魂革命。
于是,他们杀了她,并抹除记录,制造悲剧假象,借此暂停所有研究十年。
而这群人,从未停止行动。
他们在暗处重建网络,等待时机,直到“觉醒者”婴儿出现,才再度出手??这一次,他们要用爱来杀死爱。
苏星站在沙丘顶端,望着远方的地平线,声音平静得可怕:
“你们以为,封印一段记忆就能阻止觉醒?”
她抬起手,指尖凝聚一点银光,轻轻弹向夜空。
那一瞬,全球所有做过共感训练的人,无论是否“觉醒者”,都在梦中见到了陈知遥。
她站在一片草原上,怀里抱着一个婴儿,轻声哼唱着那首童谣。风吹起她的长发,她说:
“我不是牺牲品,我是起点。
我的死不是终结,而是提醒??
当权力试图定义爱的模样,
请记住,真正的共感,从不说‘你应该怎样感受’。
它只问一句:你现在,感觉如何?”
梦境结束时,一百二十七个国家爆发大规模和平集会。
人们手持烛火,沉默行走,脸上没有愤怒,也没有悲伤,只有一种深沉的清醒。社交媒体上,“#我记得她”成为trending话题,无数人讲述自己生命中那个“曾被系统抹去的温柔之人”。
而格陵兰基地内的五名研究员,在警卫破门而入时,已被某种无形力量束缚在座位上。他们的大脑仍在运转,但面部肌肉却不受控制地抽动,最终齐声说出一句话:
“我们错了。我们害怕被看穿,所以选择蒙住所有人的眼睛。”
医疗团队检查后发现,他们的杏仁核出现了类似“觉醒者”的结构性变化,但更奇特的是??他们的情感记忆被强制回溯至童年最脆弱的时刻,并被迫以第三方视角重新经历了一遍。
这是一种精准的精神矫正,而非惩罚。
消息传回敦煌时,已是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