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段想着杜记食斋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没了,让他掏钱,岂不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他拒绝了杜三嫂,杜三嫂便只肯给跟大房和二房一样的养老钱。
……
析产的事了结后,杜三嫂便借口带着孩子去找冯佑民、梁姻他们借钱,重振杜记食斋。
因只析产而不分家,所以杜段跟杜大郎、杜二郎依旧住在一起。不过碍于两房的矛盾越来越深,杜二郎开始择地另外起房子,这钱自然是他们二房自己出。
杜二嫂也问过杜三嫂要不要一起修建房子,她们两家可以做邻居。@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杜三嫂却看穿了她的真实目的,只要她把房子建在二房的房子旁边,自己出钱出力不说,以后有个什么意外,那这房子毫无疑问将会被二房占了去。就算她还健在,但她长期在州府这边开铺子,家里没人,二房便可以借着帮忙打理的幌子,堂而皇之地将房子侵占。
因此,杜三嫂并不想被二房占便宜。况且,她当初开糕饼铺的时候,便已经买下了那里,以前瞒着杜家人,现在就没必要刻意隐瞒了。
杜二嫂发觉杜三嫂对她日渐疏离。
以前杜三嫂每个月会带着孩子回乡一次,现在两三个月不会回来一次不说,就算回来也不再带孩子回。
乡里进城比较麻烦,杜二嫂还是找到了一个机会,跟杜二郎进了城去找她,然后得知孩子在学堂读书,他们压根见不着孩子的面。
小孩子的忘性很大,尤其是几岁的年纪,一个月不见兴许都想不起亲生父母长什么样了。长此以往,这个被过继出去的孩子就真的不认他们这对亲生父母了!
他们着急,却没法跟杜三嫂说实话,而且他们从杜三嫂疏离的态度中察觉出了什么。
以前杜三嫂带孩子回乡,为的就是麻痹他们,让他们以为就算把孩子过继出去了,孩子最终也只认他们为父母。这样一来,无论杜三嫂赚多少钱,最终都会落到他们二房的手中。
可一旦杜三嫂不让孩子跟他们见面,这个孩子以后还会认他们,还肯心甘情愿地将钱拿给他们花吗?
他们这个时候才察觉到上当了,然而他们没有任何证据,杜三嫂对他们都是“不承认、不否认、不负责”的态度,任由他们怎么说,她都不为所动。
杜三嫂在这里经营了一年半载,还有司法参军林璠,及州府衙门的胥吏撑腰,杜二郎和杜二嫂压根就不敢在这儿闹事,只能憋着一股气回了家,然后找杜段诉苦。
但杜段能怎么样呢?且不说他跟杜三嫂没有血缘关系,哪怕杜三嫂是他的儿媳,这时代可不禁止寡妇改嫁,一旦杜三嫂改嫁了,那跟杜家可就完全没关系了,他就算去报官,也奈何不得杜三嫂。
杜段马后炮地说:“我就说,一个能在同行的诋毁与排挤中撑起一家铺子的女人能是什么善类?”
……
杜三嫂没了后顾之忧,剩下该发愁的就是杜佳云了。
她在夏馆这儿当奴婢已经四年,还有一年,契书便到期了。杜段虽然嘴上骂她,但从他给她准备了嫁妆来看,他依旧没有放弃操持她的终身大事的打算。@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对此,洲渚劝杜佳云主动出击。
议亲
杜家兄弟阋墙,闹出析产的事后,杜段觉得面上无光,怕出门被人笑话,便整日窝在家中。
杜大郎和杜二郎这边消停了,然后杜佳云便整日往家中跑。
杜段以为她又要整什么幺蛾子,孰料她道:“爹、娘,我今年二十了,是时候考虑终身大事了。”
她这积极的态度令杜大郎和杜大嫂生疑,杜段却以为她是想开了,脸上终于有了点笑容:“那我改日找媒人帮你说媒。”
“嗯嗯,谢谢爹娘,不过,我可能会提一些条件。”杜佳云微微一笑。
杜段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对说亲的人家有要求不是很正常的吗?他没多想,点点头,应下了。
媒婆上门后,杜佳云便道:“我要求门当户对,不过分吧?”
众人颔首:“门当户对才是正理。”
“我有嫁奁千贯,所以彩礼也须得千贯。”
杜家众人傻眼了,她的嫁妆什么时候有千贯钱那么多了?
杜大郎和杜大嫂怀疑杜段夫妻藏私了,析产走的是公账,他们则在私下补贴了杜佳云。
还没等他们询问杜佳云的嫁妆从何而来,杜佳云便继续道:“我虽然有两个兄长,但爹娘生我养我不易,因此我的夫婿必须跟我一起孝顺他们如同亲生父母,每个月必须要给他们两千钱赡养费。”
杜家人:“……”
梁氏道:“其实不用赡养费……”
她还没说完,杜佳云便激动地道:“娘,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您十月怀胎生我下来,那是闯过鬼门关的。我们孝敬你们是应该的,区区赡养费,别说千钱了,给万钱都不为过!”
杜段觉得这话在理,子女可不是要孝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