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乌龙山修行笔记 > 第五百六十九章 仙乐飘飘(第2页)

第五百六十九章 仙乐飘飘(第2页)

火焰猛地蹿高,颜色由橙转蓝,再由蓝变金。锅里的面汤开始沸腾,散发出不属于人间的香气??那是所有被铭记的苦难与希望混合后的味道。

周临盛起第一碗,放在门槛上。

“给妈的。”

第二碗,递给陆九枪的空座位。

“给九哥的。”

第三碗,洒向院子中央。

“给所有没等到今天的人。”

其余人默默接过碗筷,围坐一圈。没有人吃,只是举箸敬火。这一刻,他们不是修士、不是战士、不是科学家,只是回家的孩子。

忽然,天空裂开一道细缝。

不是黑隙,而是光隙。

一道纯净的蓝色光柱自平流层直射而下,笼罩整座老屋。笔记本埋葬之处,蓝花疯狂生长,瞬间形成一片花海。花瓣纷纷扬起,围绕房屋旋转,组成一个巨大的螺旋符号??正是石碑上的纹路。

“镜渊在回应。”沈清梧颤抖着说,“它说……我们赢了第一次。”

紧接着,七人手腕上的印记同时灼热。那是锚点共鸣的征兆。他们猛然抬头,看见苍穹之上,星辰重新排列,勾勒出七个名字:

**周临、沈清梧、林晚秋、张默言、韩念、赵归、小林**

每一颗星都在燃烧,也都连接着一条通往未知的光带。

“这不是终点。”周临站起身,望着远方群山,“这只是第一代守灯人交接仪式。”

几天后,联合国《记忆权利公约》正式生效首日,全球爆发大规模“共忆现象”。纽约地铁乘客突然集体哼唱一首从未听过的侗族大歌;巴黎街头情侣无端流泪,称梦见彼此前世在敦煌相逢;澳大利亚原住民部落长老指着电视里的“薪火少年”宣称:“那是我们族谱里走失的第十一代子孙。”

各国政府措手不及,但民间自发组织“记忆驿站”,提供安全讲述空间。中国西南某山村,百岁老人李阿婆在临终前召集全村孩童,讲述她年轻时参与修建滇缅公路的经历。她说完最后一句“石头底下压着三个兄弟的名字”,便安详离世。当晚,附近三座县城的居民做了同一个梦:看见无数双手在悬崖上凿石,歌声穿透云雾。

而在布鲁塞尔,陆九枪独自闯入精神病院地下设施。他没有开枪,只是坐在主控台前,打开随身携带的老旧收音机,播放一段杂音重重的录音??那是周临母亲年轻时录制的一首童谣。

电磁场剧烈波动。

那些沉浸在虚假记忆中的人们纷纷睁眼,眼中泪水纵横。有人抱住身边陌生人痛哭:“我想起来了……我不是将军,我是修鞋匠的儿子……但我爸教过我补轮胎,那也是英雄。”

机器过载爆炸前,陆九枪拔下核心芯片,塞进贴身口袋。上面刻着一行小字:“秩序即净化”。

他笑了,把锈枪挂在肩上,大步走出废墟。

三个月后,第一批“薪火少年”在学校礼堂举行首次公开讲述会。十二岁的艾米丽?陈站在台上,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照片:“这是我爷爷,1976年唐山地震那天,他本可以逃出来,但他回去救了六个邻居小孩。他自己死了,可没人记得他。直到去年,我在奶奶柜子里找到这封信……”

台下一位白发老人突然起身,颤声道:“我是那六个孩子之一……我叫李建国。”

全场寂静。

随后掌声雷动。

同一天,南极监测站报告:黑隙残余能量已降至阈值以下,但冰层深处检测到新型生物电信号,形态酷似人类神经突触网络。专家无法解释其来源,唯有周临看到数据图谱后轻声说了句:“它在学习做梦。”

他又一次登上乌龙山顶,站在无字碑旁。蓝花随风摇曳,仿佛在传递某种讯息。他取出母亲遗留的钢笔,在碑面轻轻划下第一道刻痕。

只是一个字:“**我**”。

他知道,明天会有人来刻第二个字,后天第三个。终有一天,这块碑会写满千万句“我记得”。

而那时,新的守灯人already在路上了。

某个清晨,泰国曼谷监狱的铁窗外,一朵蓝花静静绽放。阮青推开窗,看见那只曾做过稻田之梦的狱长正蹲在地上,一笔一画教新囚犯书写祖辈姓名。

她笑了,翻开那本破旧诗集,继续朗诵。

而在遥远宇宙边缘,一颗流星静静飞行。它内部封存的记忆核心仍在闪烁,坐标指向银河系悬臂某颗类地行星。

也许一百年后,两百年后,五百年后……

那里也会有一个孩子,仰望星空,忽然开口,用一种陌生的古老腔调喃喃道:

“守灯人归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