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文化适应性感知技术”纳入国家数字健康发展战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非视觉化交互系统”研发,并授权“共生理事会”参与政策制定全过程。
散会后,陈砚找到张凡:“我申请调任西部片区督导员。接下来三年,我要走遍每一个试点村,把当年我忽略的‘人的部分’,一笔笔补回来。”
张凡握住她的手:“欢迎回家。”
春天彻底到来时,木戛村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庆典??“无光之夜”。全村熄灯,所有人关闭电子设备,仅凭声音、触觉、气味交流。孩子们蒙眼行走,老人教他们辨认不同树叶的纹理,情侣牵手数心跳,连狗都安静下来,竖耳倾听风中的信息。
午夜,众人齐聚火塘。张凡取出一本新册子,封面写着《光种纪事》,里面记录着每一位“光种少年”的成长片段。
他翻开一页,朗读道:
>“洛桑,10岁,藏族。第一次‘看见’母亲微笑时说:‘阿妈的脸是酥油茶的颜色,冒着热气,我想喝一口。’当晚,他做了人生第一个梦:梦见自己牵着阿妈的手,在开满格桑花的山坡上走路。醒来后,他对志愿者说:‘原来梦也是彩色的。’”
人群响起轻轻的啜泣。
接着,是另一个故事:
>“林小雨,12岁,广东。使用触觉服‘看见’奶奶梳头后,在日记里写道:‘我不是瞎了,我只是换了个方式记得她。就像手机没电了还能听录音,我的心一直有电。’”
夜风轻拂,火苗摇曳。张凡合上书,抬头望向满天星斗。
他知道,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未来会有更多质疑,更多阻力,甚至可能遭遇资本侵蚀、权力干预。但他也清楚,只要还有人愿意闭着眼去感受一首歌的温度,还有孩子能在黑暗中说出“妈妈的手是金色的”,那么这条路,就值得走下去。
几天后,一封信寄到驿站。信封上没有署名,只有几行歪斜的字迹:
>“张医生:
>我试了你说的方法。每天闭眼十分钟,专心听那首歌。
>昨晚,我梦见小桐跑向我,我没看清她的脸,但我知道是她??因为她撞过来的时候,胸口那一闷,和三十年前一模一样。
>原来,父亲的爱,从来不需要眼睛。
>谢谢你们,让我重新学会了拥抱。
>??王振国”
张凡将信读了三遍,然后轻轻放进抽屉,压在《光之瑕疵录》下面。
那天傍晚,他再次登上北坡亭子。夕阳熔金,洒在融尽的雪线上,仿佛整座山脉都在发光。他拿出手机,拨通李哲的号码。
电话接通,传来遥远草原的风声。
“喂?”
“是我。”张凡望着远方,“你说得对。治愈不是填补空白,而是学会与空白共处。”
“嗯。”李哲笑了一声,“马赛马拉的孩子们今天问我:‘如果我们梦见的狮子是红的,那现实里的狮子会不会也被我们染红?’”
张凡也笑了:“也许吧。毕竟,世界本来就是被看见它的人塑造的。”
两人沉默片刻,听着彼此呼吸,隔着半个地球,共享同一片晚霞。
挂断电话后,张凡静静坐着,直到星辰升起。他知道,远方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脚下的土地,也正孕育着新的光。
他闭上眼,耳边又响起那首歌??不是录音,也不是谁在哼唱,而是风吹过树叶、溪水流过石缝、火塘中柴薪爆裂的声响,自然编织成的旋律。
这一次,他听懂了歌词:
>“你看不见我,但我一直在。
>我是你每一次伸手时的犹豫,
>是你终于触碰到温暖时,那一声轻轻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