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故事不出一天,就会流传整个世界!!”
安德鲁转过头来,刚刚脑子里达成的微妙平衡,轰然崩塌。
用一个指点玩儿平衡术,平衡十根叠起来的椅子不倒,本来就是不可能的。
安德鲁使劲的往怀里隐藏,想要把脑子都藏进去。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刚刚干了什么蠢事,得罪了什么样的人怀疑了什么样的大作家。
今天之后,所有的书友,网友,会嘲讽死我的!
下台的韩舟,从新入座,将奖杯丢给达尔夫。
达尔夫笑眯眯:“送我了?”
韩舟:“帮我拿一会儿。”
达尔夫:“好呢,荣幸至极!!!”
现场,怎么可能安静的下来,大量的记者,都在讨论《最后一片藤叶》。
这是,这个人,刚刚,写出来的?!
更多人在讨论这个故事到底要讲什么。
是一种讽刺,还是一种对于希望的渲染,疑惑着就是一个现实故事?
说实话,哈姆雷特做不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欧亨利式的东西,有时候真有这个效果。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其中,最疯狂的还属书评人。
此时,整个扭约的书评人剧评人都在这里。
每个人都眼冒金光。
他们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没看到过这么精彩的故事了。
而更关键的是,一般的好故事,只能让一部分书评人如此疯狂。
而这个故事,让全体书评人都疯狂了。
这起码是足以在全世界流传的世界级作品啊!
当然了,这还有短篇的缘故。
短篇更容易流传,更容易让更多人看到。
同样对比,如果对比写长篇或者中篇的,比如鲁先生或者托尔斯泰或者海明威,那么欧亨利就要矮一档了。
但是,看过他们一部完整作品的人,肯定不如看过欧亨利一篇完整作品的人多。
因为这种短篇,几分钟就看完了。
就算出现在课本上,也是学生追着看的有趣故事,而不像中篇长篇的选节,看的云里雾里看不懂。
一个深水炸弹,就这样被丢在了这个会场。
如果说这种情况还不算疯狂的话,那么真正引爆这个现场的情况马上就来了。
2023年度最佳励志作品奖得主在台上读获奖感言:“很感谢评委会的钟爱,感谢书迷的支持,感谢我的妻子儿子,感谢……”
“得到这个奖,我也很惊讶,这种惊讶不亚于……不亚于……不亚于听到《最后一片藤叶》这个故事时的惊讶。”
现场一片哄笑。
他们都以为这是一个现挂包袱。
搁这儿讲相声呢。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位作家是个痴儿,是那种作家中很常见的偏执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