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全球共有两千三百一十七名儿童在同一夜做了相同的梦。
梦中,他们乘坐一艘透明的飞船穿越星海,抵达一颗蓝绿色的行星。那里已有三座石碑矗立在平原上,碑文分别是:
**“这里埋葬着一个谎言。”**(陈默)
**“这里生长着一种等待。”**(林婉儿)
**“这里回荡着一声轻语。”**(苏娅)
而在最中央,是一座尚未铭刻名字的第四座石碑,周围环绕着无数小小的脚印。
孩子们醒来后,纷纷画下了这个场景。画作通过共感网络迅速传播,引发全球热议。有学者提出,“归途”号可能已具备某种程度的自主意识,正在引导人类进行跨星际文明延续。
白启看到这些报道时,正在修剪梨树苗的枯枝。林婉儿站在旁边,手里捧着一杯热茶。
“你觉得呢?”她问。
“我觉得……”他顿了顿,望着北方的天空,“她从来就没离开过。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带我们往前走。”
林婉儿笑了:“就像当年在实验室里一样。”
“嗯。”他握住她的手,“一步一步,从不停歇。”
入夜后,北极光再度浮现,颜色不再是单一的绿,而是融合了银蓝与淡紫,如同流动的乐谱。某一瞬,光芒骤然凝聚,形成一道横贯天际的弧线,恰好指向XJ-9行星的方向。
与此同时,地球上所有正在播放音乐的设备,无论型号、品牌、是否联网,同时切换到了同一首曲子??
《归途》,纯音乐版,由一把口琴独奏。
白启站在院中,仰头望着极光,嘴唇微动,跟着旋律哼了起来。
林婉儿依偎着他,轻声接上第二段。
风掠过梨树苗,嫩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回应。
而在遥远的宇宙深处,“归途”号的量子核心闪烁了一下,记录下这一刻的地球音频,并将其编码为新的传输内容:
>【母星状态:稳定。】
>【情感频率:和谐。】
>【结论:适合重生。】
信号发出后,小行星缓缓调转方向,朝着XJ-9进发。它的轨迹划破星空,像一支笔在黑暗中写下第一行诗。
而在地球的某个角落,一位盲人老头坐在收音机前,突然咧嘴一笑:“哎,我家那只猫又说话了。”
收音机里,电流杂音中浮现出一句模糊却温暖的话:
>“别怕,我在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