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甚至比直接攻打还要屈辱。
因为摆明了那两个国家都没把郑放在眼中。
所以纪国什么都不做,郑伯都有些感激,明年名士会,一定给纪国安排个好位置,一定给个大大的排场。
这些事纪国完全不知。
他们的腊祭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属于储君的冠服也准备妥当,一道道礼仪并不是完全照搬周礼,可大致框架没变。
如此郑重的立储仪式,更加表明国君的态度。
不管外面怎么说,他都坚定立大儿子,这才是让兄弟两个关系一直好下去的办法。
如果在两者之间左右摇摆,反而会让兄弟之间生嫌隙。
纪伯很明白,他的小儿子不评什么天下四公子,依旧是天下公子的典范,无论能力还是品行还有周公遗风。
纪伯确信,他的两个儿子不会因为这些事起争执。
与其说立储是为了表明态度,不如说是让天下人都知道,你们不要挑拨我们一家的关系。
挑拨了也没用!
当然,纪伯更是暗暗得意。
昌国,卢国那些怎么羡慕他家的,他可太清楚了。
没办法,谁让他有两个好儿子。
作者有话说:
第66章
十一月二十九,纪国宗庙。
三日前,纪伯一家搬到宗庙来住。
是故有事于大庙,必寝于此。
之前纪国腊祭,也没有全家来此住三天的习惯。
但因为今年立储,所以早早做了准备。
宗庙今年重修过,位置不变,依旧在宫室附近。
因为周礼说事死如事生,礼也。
大意是,对待死者要跟对待生者一样,要有地方住,有东西吃。
所以宗庙的规格跟宫室相同,名字也会称为纪宫。
所戴冠冕全都准备好。
按照纪国的习惯,头冠以朱色为尊,衣裳以玄色为上。
纪伯的头冠染色三遍,两个儿子的冠只染一遍。
但今日的立储仪式上,纪胜的头冠则要变为两遍,证明他储君的身份。
在宗庙做这个仪式,既是向祖宗告知,也是请求祖先降福。
这也称为告庙。
不仅告知立储,更有今年纪国的成果。
从一个边陲小国,到真正的诸侯强国,他们从隐忍到显露实力,用了整整七年时间。
最初的五城,到现在的六十六郡,从五十万人,到六百万人。
纪国做到了其他国家做不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