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名士们大多很兴奋。
探讨学问这种事,本就没有止境。
跟有学问的人多聊几句,对自己的学问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郑伯发现,他刚登基的风头还没过,似乎大家的目光又放到纪国。
而且讲学台?
邀请天下名士?
怎么听都有点不对劲。
现在的年轻郑伯有点不懂,但他外祖仉选懂啊。
这不就是名士会的加强版?!
而且还建了专门的场所?!
仉选立刻道:“若他们的讲学台成了,以后就没用人来名士会。”
可下一次名士会什么时候?
十年后。
好像又没事了。
其中一个官员开口道:“其实郑锡在的时候说过,最开始的名士会时间长,其实后面时间慢慢缩短。”
若当初郑锡没走,其实四五年,三四年就会办一次。
不过那时候郑国事多,然后他又被逼走了,所以才真的成了十年一次。
依照郑锡的规划,名士会就会跟纪国的讲学台一样,以讲学为名吸引天下饱学之士,更给本国广纳贤才的机会。
现在兜兜转转,全是纪国的了。
但郑锡明白,就算没有他,纪凌自己都能操持起来。
因为国子监跟讲学台的目的殊途同归。
全都是为了招收人才,举贤任能。
如今国子监下的官学招收大量普通人才,讲学台吸引天下尖端人才。
两者终于合二为一。
纪国的人才至少在百年内都不会断档。
人才的重要程度不用说。
若郑国人才多,也不用死守着郑锡。
更不用还用仉选。
两个公子若是好用,郑伯也不会费尽心思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