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事虽然可以糊弄糊弄蠢蛋,但他可不蠢,必然是有什么妙法。
小说家以华治为代表的,同样想留下。
再也没有比纪国对他们更友好的地方。
至于儒道法则各有不同,他们的学术在世间广为流传,心里也各自有偏向。
但诸子百家不是寻常人,虽说此次事发突然,但早就打定主意。
平时话不少的各家,现在却闭口不言。
选哪个不是问题,怎么走才是问题。
不少人生出同一个想法,若不打仗就好了。
要是不打仗,他们依旧能在纪国讲学台完善自己的知识。
很多人即使确实忠于自己的国家,可在纪国待下去就知道这里到底有多好,讲学台又有多自由。
一位大家道:“今日一别,不知以后还能不能相见。”
别看大家平时吵得凶,都觉得自己的方法可以救世。
但说到底君子和而不同。
除开思想上的不一样,私下关系或许还很不错。
再说,吵了这么多次,就算没感情也吵出感情。
可该走的还是要走。
他们喜欢纪国,但也忠于自己的国家。
说到底,这些知识分子跟普通百姓的想法殊途同归。
为什么要打仗?
为什么要故意挑起战争?
其实大家心里都有答案,一山不容二虎。
周已衰落,是时候有新的霸主出现。
但真正面对的时候,难免伤心。
在他们讨论之后,国子监主簿耘先生过来,这种讨论他肯定是不参与的。
不过他过来的目的,不是劝说大家,而是开口道:“纪伯知晓诸位近日想要归家,已经备好车马,并送上纪国黄金百两,珍珠十斗,上等笔墨纸砚香皂若干,以及另派护卫相送。”hr
()
span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