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见得?”
“你想,日本人那个小矮个子,还没有三页豆腐高,可满肚子都是坏心眼。”于湉说,“你有时间可要跟方丈去说一声,他绝不是来我们这里学什么佛学的。”
“那他来干什么?”
于湉小声说:“他一定是惦记上‘觉山寺’的那颗‘佛牙’了。”
“是啊,那小个头,多小的洞,钻不进去?!”王冕仿佛突然反应过来,“怪不得,他一直赖着不走,看来他是还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王冕感觉事情重大,急忙站起身来,嘴上说着,“这可怎么办呀?”
“怎么办!”于湉说,“你明天去我家之前,先去方丈那里说一声,把寺里那颗‘佛牙’藏起来,别让他发现……”
“那良佐和尚呢?”
“撵出去呀!”
“对呀!”王冕又坐了下来,“这办法真好,一举两得!”
“怎么两得?”
“一是,国宝保住了呀!”
“第二呢?”
“‘良佐’之名归你了呀!”
说罢,两个人是哈哈大笑……
【二】《名贤集》谚语
自古道: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王冕和于湉,性格都有些孤傲,可就这两个性格怪异的人坐在了一起,却有着说不完的话。
两人酒喝得高兴,话谈的也投机,不知不觉就扯到了王冕的终身大事上。
于湉问:“你为何不结婚?”
王冕说:“家里穷,谁愿意嫁给我。”
“能读得起书的人家,家境能差到哪里去?”
“我这书,是靠我放牛自学来的。”
于湉还是有些不信,就问书童:“你家少爷,说的是真的么?”
“嗨!”王冕打断她说,“你单问他,我放牛的时候,他还不知在哪里呢!”
“那你给我讲讲,你是怎么个自学的,如果可行,我也学学。”
于是,王冕便讲起了他小时候的事情:
“七八岁时,父亲让我在田埂上放牛,我却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先生给学生讲课。傍晚回家,就把放牛的事给忘了。有人牵着牛来我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家父是勃然大怒,把我狠狠地打了一顿。过后,我仍是这样去做,一边放牛一边去学堂念书。
后来,母亲就对父亲说:这孩子想读书,又如此地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听了母亲的劝,家父便不管我了,一切由着我来。就这样,我便离开了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我就溜进佛堂,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捧着书,就着佛像前的长明灯诵读,书声琅琅,一直到天明。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令人生畏。我虽是小孩,却并不害怕,我神色安然,就当他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