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门的时候,荣飞燕的母亲富昌侯大娘子也常被儿媳压制。
好在宫里的荣贵妃,因为有了儿子,愈发多行善事积德祈福,也重视娘家后辈,从宫里传了话出来,窦氏行事也就收敛许多。
有两位姑姑庇护,荣秀这才茁壮成长起来。
小孩子是敏感的,懵懂的时候记不住多少事儿,但对姑姑的感觉一直很亲近。
看着戴上小抹额的侄儿,荣飞燕赞许的连连点头:“好看!”
荣秀伸出双手,摸着头上的抹额,一脸懵懂的样子。
“去,把菱镜拿过来,让秀儿瞧瞧。”荣飞燕笑道。
“是,姑娘。”细步笑道。
片刻后,
看着脑袋对着菱镜动来动去的侄儿,荣飞燕和细步对视了一眼,随即便笑了起来。
牵着荣秀的小手送他离开的时候,
荣飞燕语气中满是期盼的说道:“秀哥儿,你大姑姑说了,明年开始就要让你开蒙,识字读书。”
看着侄儿懵懂点头的样子,荣飞燕再次笑了起来。
到了外间,
荣秀转头在姑姑屋子里看了几眼,看到挂在墙壁上的软弓细箭,以及不远处的大弓粗箭,眼睛便是一亮。
出门前,荣飞燕又给侄儿披上小小的斗篷。
出了屋子,外面的较屋内冷很多。
院子里的枯枝败叶,此时早已没了踪影。
北风吹过,有淡淡的煤炭烟味藏在空气中。
将侄儿交给奶妈后,荣飞燕这才回了回雪院。
刚进正屋,
方才出去命小女使干活的凝香,便快步走了过来。
“怎么了这是?”
荣飞燕一边解开披风,一边疑惑问道。
凝香看了眼细步,低声道:“姑娘,方才奴婢去让小女使干活,正好看到她们在说悄悄话。”
“奴婢凑过一听,这才知道,大娘子她上午居然出城了。”
“嫂嫂出城了?干嘛去?”荣飞燕蹙眉问道。
凝香低声道:“说是去城外玉清观祈福去了。”
荣飞燕听到此话,略加思索后,眼中便一片了然。
自家哥哥回京已经半年,可嫂嫂窦氏肚子却没一点动静。
眼看着庶子越来越大,不仅窦氏着急,辅国公夫人也着急。
“奴婢还听说,大娘子身边的贴身女使,有人暗自在喝避子汤。”凝香继续道。
看着无奈摇头的荣飞燕,细步轻声道:“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前车之鉴。”
“嫂嫂能有嫡出的儿子,于咱们家有益无害的。”荣飞燕淡淡道。
“姑娘说的是,可冬至都过了两天,从上月开始,贵妃娘娘就一直没召您进宫。”
“这可是少见呢。”
细步看着荣飞燕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