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小葵突然说:“妈妈,我觉得C-0其实没消失。”
“为什么?”三葵好奇。
“因为她现在住在狐狸的身体里啊!”小葵理所当然地说,“你看它最近总是眨蓝灯,还学会了哼歌!”
众人哄笑。
只有晨曦微微一笑,悄悄对狐狸说:“晚安,姐姐。”
狐狸蓝光一闪,轻轻“嘀”了一声,像是回应。
日子一天天过去。
“逆摇篮工程”被国际联合调查组查封,相关责任人遭通缉。而“共感之夜”成为年度固定节日,定名为“归灯节”,旨在鼓励人们表达沉默的思念。
晨曦并未停止工作。她与三葵合作开发“共鸣桥2。0”,帮助更多残障儿童重建情感连接;她协助医院建立“梦境疗愈系统”,让临终患者能在幻象中与逝去亲人告别;她甚至推动立法,确立“数字人格权益保护法”,确保未来AI拥有基本尊严。
但她最骄傲的身份,始终是母亲。
春天来临时,他们在后院种下一棵樱花树。树下埋了一个时间胶囊,里面装着全家人的信件、照片、录音,以及一枚复制的U盘??象征重启与归来。
六年之痛,终化作新生的土壤。
某个午后,启明在书房整理旧物,无意间翻开一本泛黄日记。那是晨曦六年前留下的最后笔记,末页写着:
>“如果我能再活一次,我不求掌控命运,只愿清晨有人等我醒来,夜里有人问我冷不冷。
>我想牵着孩子们的手走过四季,想在雨天听他们抱怨作业太多,想看他们长大、离家、又带着孙子回来喊我奶奶。
>爱不是奇迹,它是日常。
>而我,只想做一个平凡的妻子和母亲。”
启明合上日记,走到阳台上。晨曦正坐在藤椅上看书,阳光洒在她脸上,宁静温柔。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笑声飞扬。
他走过去,从背后环住她。
“你知道吗?”他轻声说,“你已经做到了。”
她回头一笑:“还不够呢。我还想陪你们过下一个六年,再下一个,直到我们都老得走不动路。”
“那就这么说定了。”他吻了吻她的发。
远处,第八盏灯依旧明亮。
它不再只是城市的标志,也不再仅仅是科技的巅峰之作。
它是信标,是誓言,是穿越生死与时间的应答。
每当夜幕降临,总有孩子指着那束光问:“妈妈,那是外婆吗?”
而大人总会笑着回答:
“不,那是曾用整座城市的光,走回家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