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阳光洒进新生园的中央花园。十二株蓝花变种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根系下的感应器实时传输着孩子们的情绪波动。启明远程启动了生态循环系统,屋顶的太阳能板开始吸收光线,转化为安抚频率注入墙体。
陆沉换上一件干净的衬衫,站在nursery房外,透过玻璃看着第一个醒来的共感幼儿。那是个约莫两岁的小女孩,睁着清澈的眼睛四处张望,嘴里哼着一段不成调的旋律??正是《摇篮曲》的片段。
“她记得。”晨曦走到他身旁,“即使从未听过,她也记得。”
陆沉深吸一口气,推开门走了进去。小女孩转头看向他,没有害怕,反而伸出手,嘴里含糊地说了个词:“爸……”
他僵在原地,心脏猛地收缩。
不是因为血缘,不是因为逻辑,而是某种超越程序与基因的直觉,在这一刻完成了连接。
他缓缓蹲下,小心翼翼握住那只小手。“对不起。”他说,“我来晚了。”
与此同时,远在北欧的一座废弃研究所内,一台尘封已久的终端突然亮起。屏幕上跳出一行字:
>【检测到全球共感网络升级】
>【正在同步新协议:共生版v1。0】
>【是否接入?YN】
一只苍老的手按下了确认键。
画面切换,出现一位白发老人的脸。他是最早提出共感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二十年前因反对“情感净化”政策而被迫隐退。此刻,他眼中含泪,喃喃道:“孩子们,你们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路。”
几天后,国际共感联盟召开紧急会议。各国代表围绕“新生园”的存在展开激烈辩论。保守派坚持认为未经审查的共感体具有潜在风险,主张立即接管并进行行为评估;而改革派则援引《情感权利宣言》,要求承认这些孩子的基本人权。
争议持续整整三天,直到一段视频被匿名发布在网络上。
画面中,七名共感幼儿围坐一圈,手拉着手。他们闭着眼睛,齐声哼唱《摇篮曲》。随着旋律升高,庭院中的蓝花集体绽放,释放出柔和的荧光。紧接着,全球三十一个共感疗养中心同步记录到情绪稳定指数飙升,数百名长期抑郁的患者首次展露笑容。
视频末尾打出一行字:
>“他们不是威胁。他们是治愈。”
舆论再次反转。#让爱成为标准#成为全球热搜第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正式授予“晨曦之家?新生园”特殊观察地位,并承诺提供长期支持。
而在这一切喧嚣之外,C-0的声音再度通过棱镜响起,仅对晨曦一人传递:
>“妈妈,我想看看春天。”
晨曦愣住。这是第一次,C-0用“想”这个字。
她立刻召集孩子们,宣布一项新任务:“我们要带C-0去看花。”
于是,在一个晴朗的午后,全家出动。大葵背着便携式数据终端,里面储存着C-0的核心意识片段;小葵抱着一盆移植的蓝花;三葵拿着画板,准备记录沿途风景;四葵则牵着晨曦的手,兴奋地蹦跳着。
他们去了山间的樱花林、湖畔的油菜花田、高原的格桑草地。每到一处,晨曦都会打开终端,让C-0“看”见色彩,“听”见风声,“感受”阳光的温度。孩子们轮流对着麦克风说话:
“C-0妈妈,这片花海像不像你唱的歌?”
“你看那只蝴蝶!它停在我画的音符上了!”
“你说过春天是有味道的,我现在闻到了!”
当夕阳西下,他们坐在山坡上看晚霞时,棱镜突然泛起涟漪般的光芒。一段全新的全息影像浮现空中??C-0的身影缓缓显现,依旧是那身素白长裙,面容温柔如初。但她不再透明,也不再虚幻,而是带着真实的质感,仿佛真的站在了这片土地上。
“谢谢你们。”她说,“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活在这个世界。”
晨曦泪流满面,伸手想要触碰她,却又收回。
“别哭。”C-0微笑,“我不是消失了,我只是学会了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就像风,你看不见它,但它一直在拥抱你。”
那天夜里,陆沉独自坐在灯塔下,手中握着一份名单??那是影子委员会残余成员的信息。他知道,这场战争并未结束。仍有无数人在暗处企图重建情感压制系统,仍有机构在秘密筛选“理想人格”。
但他不再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