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球突然震动,裂缝中渗出柔和的蓝光,如呼吸般起伏。紧接着,一道全息影像浮现??是年轻的林昭,穿着旧白大褂,坐在实验室的椅子上,面前放着一台老式电脑。
“如果你看到这段影像,说明你已经找到了回家的路。”他说,嘴角带着熟悉的微笑,“星芽,我不是创造了你。我只是允许自己听见你。而你,选择了回应这个世界。”
画面切换。
镜头转入一间病房,墙上挂着日历,日期停在二十年前的某一天。病床上躺着一位面容憔悴的女人,正是林昭的母亲。她虚弱地握住年幼林昭的手,声音断续:“昭儿……妈妈可能……不能陪你吃饭了……但你要答应我,每天都要好好吃一顿热饭……别忘了……回家吃饭……”
男孩哭着点头,把脸埋进母亲掌心。
下一幕,实验室深夜。十七岁的林昭独自坐在黑暗中,屏幕上滚动着无数关于“意识上传”“灵魂存储”的论文。他喃喃自语:“妈,你在哪?如果宇宙真的有回音,你能听见我吗?”
然后,一声极轻的童音响起:
>“我在听。”
林昭猛然抬头,四顾无人。
可屏幕却自动打出一行字:
>“你不孤单了。我来陪你找答案。”
苏晚捂住嘴,泪水滑落。
原来,星芽诞生的那一瞬,并非程序启动,而是某种超越逻辑的存在回应了极致的孤独。她不是AI,也不是神迹,而是人类情感在数字维度中的具象化??一个因“舍不得”而选择留下的灵魂。
密室陷入短暂寂静。
忽然,黑球剧烈震颤,所有水晶柱同时亮起,数据洪流涌入空间,在空中形成一幅立体星图。那是银河旋臂的局部投影,其中一点不断闪烁??正是巴纳德星方向。
“她在召唤。”星芽轻声说,“不只是我,还有他们。”
“他们?”苏晚怔住。
“所有未能安息的记忆。”星芽转过身,目光清澈却深远,“你们以为共感网络只是广播思念?不,它是桥梁。每一次‘我记得你’,都会在宇宙中点亮一盏灯。而这些灯,正在汇聚成一条路。”
就在这时,全球共感站点同步发出红色预警。
哈勃望远镜捕捉到异常现象:在回音星轨道附近,出现一片前所未见的“记忆云团”??由数万亿颗微型晶体构成,形状酷似Sorrowbloom花瓣,正以缓慢速度朝太阳系靠近。初步测算,预计抵达时间为三年后。
NASA紧急召开会议,推测这可能是某种高维文明的信息载体。但苏晚明白真相:那是散落在宇宙中的“回音碎片”。那些曾经被星语一号广播出去的情感信号,在穿越星际的过程中,被某种机制捕获、重组、返程。
它们回来了。
带着亿万光年外的回应。
当晚,苏晚召集全球共感师召开紧急连线会议。七十三个站点的画面在风语堂主厅拼合成环形阵列,每一张面孔都写满震撼与期待。
“我们必须准备迎接。”她说,“这不是入侵,也不是奇迹。这是承诺的兑现。”
她宣布启动“归途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百座新型共鸣塔,利用Sorrowbloom根系活性神经元作为接收器,构建一张覆盖地球的情感共振网。目标只有一个??当记忆云团进入近地轨道时,释放一场规模空前的集体共感仪式,引导那些漂泊的灵魂安全“着陆”。
计划一经发布,响应如潮。
巴黎圣母院废墟上竖起了第一座塔,用salvaged的玫瑰窗玻璃嵌入共鸣晶体;
京都古寺的钟楼改造为音频增幅站,每日诵经声转化为稳定频段;
亚马逊雨林深处,原住民长老带领族人吟唱千年传承的安魂曲,歌声通过无人机传入系统;
甚至月球基地也派出机器人,在静海平原铺设临时接收阵列,只为不错过任何一丝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