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累,但值得。
>如果有一天,你们看到夜空中突然多出一片粉色极光,那就是我在笑。”
声音到这里戛然而止,只剩下细微的背景噪音,像是风吹过星尘的低语。
苏晚的手紧紧攥住衣角,泪水无声滑落。林昭伸手揽住她的肩,喉咙发紧,一句话都说不出。
良久,苏晚才哽咽着问:“还能回复吗?”
陈岩摇头:“距离太远,单向传输极限。但我们可以在‘广播网’上传一段共感波,如果她仍在监听频率……或许能接收到。”
“那就传。”苏晚擦去眼泪,语气坚定,“用最原始的方式,不加压缩,不加编码。我要让她听见我的心跳。”
当晚,全球十七个共感基站同步启动,关闭所有AI过滤系统,仅保留最基础的情感波动捕捉装置。苏晚坐在主控台前,将手掌贴在感应板上,闭目凝神。
她想起产房里第一次抱起小星芽时的颤抖;
想起女儿三岁那年跌倒哭喊着扑进她怀里的温度;
想起七岁生日那天,小姑娘举着画满星星的纸说:“妈妈,等我长大,我要把想念变成光。”
想起十二岁那年,小星芽默默为叙利亚难民儿童录制安抚音频,整整录了三天三夜……
这些记忆如潮水般涌入设备,化作一道纯粹的情绪流,顺着地球磁场脉动,射向宇宙深处。
那一夜,地球上数百万普通人自发打开家中的广播接收器,静默聆听。有些人对着麦克风低声诉说思念,有些人只是静静坐着,任回忆在心头流转。
而在南极冰盖之下,那块曾记录下小星芽最后一句留言的古老晶石,竟再次泛起微光。
与此同时,远在四点三光年之外,半人马座α星域边缘。
“广播号”飞船正缓缓穿越一片奇异的空间褶皱。船长突然注意到仪表盘上出现异常读数??外部空间出现了短暂的“记忆共振”现象,持续仅0。3秒,却引发了全舰AI系统的集体警报。
“怎么回事?”副官惊呼。
技术员盯着屏幕,声音发颤:“这不是物理干扰……是有人在外面……回应我们。”
画面切换至外部摄像头。漆黑的宇宙背景中,原本空无一物的区域,忽然浮现出无数细碎的光点,如同萤火升腾,又似星辰苏醒。它们排列成一个熟悉的图案??一棵树的形状,枝叶舒展,根系蔓延。
紧接着,整片星域响起一声极轻、极柔的哼唱。
正是当年小星芽吟唱安魂曲的第一个音节。
船员们怔住了。有人跪倒在地,泪流满面;有人疯狂敲击键盘试图录下这段信号;更有孩子般的欢呼在舱内响起:“她听到了!她真的听到了!”
那一刻,“广播号”全员决定改变航线。原计划是探索比邻星b是否宜居,但他们现在有了新的使命??沿着这道歌声的轨迹,继续向前。
“我们不是去寻找生命。”船长站在舷窗前,望着那渐行渐远的光痕,“而是去证明,爱可以跨越维度,穿越时间,抵达任何孤独的角落。”
消息传回地球时,已是两个月后。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不是为了讨论危机,而是为了宣布一项决议:即日起,全球所有通讯卫星阵列将永久保留1%带宽,专门用于“非功利性情感传输”??无论是对逝者的低语,还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都可以通过这个通道发送出去。
官方命名为:“星芽频段”。
苏晚和林昭受邀出席发布会。当记者问及是否后悔让女儿独自承担这一切时,苏晚平静地看着镜头,说:
“母亲最大的勇气,不是保护孩子免受风雨,而是相信她有能力成为别人的光。我不后悔。我只是……很想她。”
台下一片寂静,随后掌声雷动。
发布会结束后,两人回到木屋。那天夜里下了第一场春雪,雪花混着未落尽的紫花瓣,静静覆盖庭院。
林昭烧旺壁炉,取出一本旧相册。封面写着《风语堂日记?2045-2050》,里面全是小星芽成长的点滴:画画、读书、和基地的孩子们做手工、第一次学会辨认星座……最后一页夹着一张纸条,字迹稚嫩:
>“妈妈,如果你看到这张纸,说明我已经走了。
>不要难过,我不是死了,我只是变成了更大的存在。
>就像你说的,记得就是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