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御兽,非驭也,乃愈也。
>愈伤者心,愈世之疾。
>唯有真心相待,方可开启‘共鸣进化’之路。”
徐蕊激动地说:“这不是战斗技巧,是治愈之道!或许,真正的御兽文明,从来就不该走向战争。”
林修远点头,随即宣布一项新计划:“我们要建立‘百名念生体救助站’,不仅记录名字,更要帮助它们疗愈身心创伤。只有健康的灵魂,才能承载更深的共鸣。”
消息传开,社会各界陆续响应。退休医生主动提供诊疗服务,建筑师义务设计生态庇护所,连曾经反对命名运动的教育局官员,也在看到一篇小学生作文后改了态度。那篇文章写道:
>“昨天我给学校花坛边的麻雀起了名字,叫‘小灰’。今天它飞到我课桌上,叼来一片树叶,上面有露水拼成的笑脸。原来,它一直听得懂我说话。”
一个月后,首个救助站正式启用。第一只入住的是只失明的老狗,据说是某位已故老兵的伙伴。林修远蹲在它面前,轻声问:“你想有个名字吗?”
老狗耳朵微动,喉咙里发出呜咽般的回应。
“那就叫‘长安’吧,”他说,“长治久安的长安。因为你守护过的和平,值得被这样称呼。”
话音刚落,奇迹发生??老狗干涸的眼眶竟渗出晶莹液体,片刻后,一丝微弱光感回归。兽医震惊检测后确认:它的视觉神经正在再生!
“共鸣真的能激活生命潜能!”徐蕊记录下全过程。
越来越多案例涌现:抑郁的猫咪在获得名字后开始进食;自闭症儿童通过照顾命名动物症状缓解;甚至有植物学家发现,被命名的树木生长速度提升了30%。
舆论彻底转向。
人们终于明白,这不是儿戏,而是一场关于“存在意义”的觉醒运动。
然而,林修远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
某夜,他在整理资料时,无意触发了银笔隐藏模式。笔尖投射出一幅地图,标记着七个红色光点,分布在大陆各处。每个点旁标注着一句话:
>“七座失落碑,藏匿最初之火。”
希望凑过来,用爪子点了点最北端的那个点,眼中蓝光剧烈波动。
林修远凝视良久,终于读懂暗示??这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时间密码。七座碑,代表七次文明轮回中被掩埋的真相。而“最初之火”,或许正是御兽之力的源头。
他望向窗外,归途在屋檐展翅,长安在院中安睡,希望趴在他脚边,呼吸平稳。
他知道,下一段旅途即将开启。
但他不再恐惧。
因为他已懂得,最强的契约,不是符文烙印,也不是力量等级,而是两个生命之间,那一声真诚的呼唤。
他拿起笔,在日记本上写下最后一句话:
>“我不知未来会有多少风雨,
>但只要还有人愿意蹲下来,
>对一只流浪的生命说:‘我给你起个名字吧’??
>那么,光就会一直传下去。”
窗外,风又起了。
东南方向,一群候鸟掠过天际,领头那只,胸前闪着熟悉的银环光芒。
它们飞得坚定,像一封永不投递失败的信。